深圳罗湖棚改现场处理建筑垃圾 吐出建筑原料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17-06-07
摘要:深圳在首个棚改项目中,从源头上树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制度设计到技术应用,全方位探索生态拆迁的有效路径。

深圳在首个棚改项目中,从源头上树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制度设计到技术应用,全方位探索生态拆迁的有效路径——

14967927030880=.jpg

在广东深圳市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布心片区拆迁现场,一台大型机械设备正在轰鸣作业,一端吞噬着各类建筑废弃物,一端吐出细小颗粒状的“沙石”。这是由深圳市天健集团从德国引进的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筛分机。

70%建筑固废现场“吃进去”

经初步估算,罗湖棚改项目将产生约160万吨建筑固体废弃物。若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装入单次运输能力为20立方米的“泥头车”,车辆首尾相连可达500公里。

“在去年3月进行承接主体招标时,我们便设置了70%以上建筑固体废弃物必须现场‘吃进去’的指标,即将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后变成循环建材。”罗湖区区长聂新平告诉记者,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从立项伊始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明确写入招标要求中。

引入先进废弃物处理模式

天健集团董事长辛杰表示,作为罗湖棚改的承接主体,天健集团针对项目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综合利用方案,投入6000多万元购置各类建筑拆除及移动设备,形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拆迁造成的生态破坏。

据辛杰介绍,为确保安全有序科学的施工,在拆除房屋时,天健集团的施工团队会首先通过分步拆除、分步分拣的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分类。如先清理待拆除建筑中的生活垃圾,并进行检查确认清理干净后开始下一步工作;再拆除建筑门窗、管线、装修等,组织力量分类清理,并进行检查确认清理干净后开始下一步工作;最后拆除建筑物,并将建筑物中的钢筋、管线等进行机械分拣和人工分拣。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罗湖及周边较近区域无法提供建设固定式建筑废弃物生产线的场地,天健集团此次采购了移动破碎设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展开现场处理与综合利用,由拆除而产生的建筑材料经过破碎与筛分,直接用于道路垫层回填及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基本上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循环利用。

同济大学博士后刘涛解释称,与固定式的破碎筛分设备相比,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的架设效率较高,可以直接在原料旁边进行作业,避免材料的二次转运,且在原料运输方面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分级处理建筑垃圾

据初步估算,罗湖棚改项目建筑主体废弃物共计约160万吨。另据统计,该项目将需要使用40万平方米的内隔墙和8万平方米的透水砖。

如何有效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辛杰解释称,在天健集团制定的综合利用方案中,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分为3个级别:一是初级利用,即现场分拣破碎,将建筑废弃物处理成的石粉或砖粉(即0至10mm尺寸的材料),用作一般性管沟、基坑回填,约占总处置量的50%;二是中级利用,即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至31.5mm尺寸的材料),经过处置加工成骨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约占总处置量的30%;三是高级利用,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透水砖、路缘石、内隔墙等再生制品,将项目废除的沥青路面生产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道路建设。

刘涛告诉记者,内隔墙在房屋建筑工程内不承重,只起到空间阻隔等作用。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经过加工,并达到一定质量标准后,可制成以其为主要原材料的再生混凝土轻质内隔墙。此内隔墙不仅墙材平整度高,可取消墙面抹灰的工况,省去了抹灰的工程量和人工费,且较传统墙体在同样的建设情况下厚度更薄,可有效增大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面积。

同样以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为主要材料的透水砖,则是经一次压制成型,可用于城市道路人行道、小区园林道路,是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必备建材。

搭建“生态棚改”制度体系

截至5月中旬,罗湖棚改房屋已拆除近800栋,占比过半;已完成了70万吨建筑废弃物的破碎,其中石粉计划生产量为30万吨,骨料计划生产量为40万吨。据估算,该项目消纳城市建筑垃圾160万吨,可节省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约100多亩;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部分再生建材产品取代黏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立方米,节省耕地约100多亩。此外,还将大量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

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棚改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王守睿告诉记者,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实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