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由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蓝皮书指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涵盖了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发布会上表示,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工业化阶段,这也决定了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合作和产业对接有不同的定位和方式。
蓝皮书指出,沿线65个国家中,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有14个,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有16个,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有32个,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有2个,而处于前工业化时期的国家只有1个。沿线国家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且大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大体呈现“倒梯形”结构特征。
“有1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有4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低于中国,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工业化水平处于上游的位置。”黄群慧表示。
蓝皮书指出,中国对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范围的局限性、进口商品的特定性,均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出口的前五大类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资本密集型),纺织品及原料(劳动密集型),贱金属及制品(资本密集型),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劳动密集型),化工产品(资本密集型)。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总量近一半;在进口方面,原料类产品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商品类型。机电产品(资本密集型),矿产品(资源密集型),化工产品(资本密集型),运输设备(资本密集型),光学、钟表、医疗设备(资本密集型)是中国进口的前五大商品。
蓝皮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向沿线64个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仅占机电产品总出口的21.75%,纺织品及原料向沿线国家的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33.9%。此外,在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中,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在化工产品的出口中,印度和印尼分别为排在第二位和第六位。在塑料、橡胶的出口中,俄罗斯和印度分别排第四位和第五位。可以看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主要涉及临近的周边国家。
进口方面,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的机电产品仅占机电产品总进口的16.15%,进口的运输设备仅占4.64%,光学、钟表、医疗设备仅占5.97%。而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矿产品则占总进口的50.43%。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朗分别排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六位。因此,中国对“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的进口,目前以初级产品为主。
“目前产能过剩是中国第二产业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等传统重工业,纺织、造纸、制革等部分轻工业,以及多晶硅、风电设备、船舶等一些新兴产业都未能幸免,这些产业涵盖劳动、资本、技术密集等各种类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低于中国,面临着工业化发展的巨大任务,因此,除了优势产业的转移外,让中国趋于过剩而其他国家却急缺的质优价廉产品走出去成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又一重大目标,实现合作双方供需互补、各施所长、各尽所能的良好状态。”蓝皮书指出。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