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2015年舆情“关键词”

来源:中国建材报
时间:2016-01-22
摘要:这一年,虽然行业形势下行,但大部分的建材企业在逆境中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路。有的在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有的加强企业间联合重组,有的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有的充足精力重视科技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已成为全国所有建材企业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201403241605591811.jpg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工作的开启年,各行各业的改革任务都在不断深化。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任何行业都无法置身事外,都必须主动改变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直接影响了全国建材行业的市场需求。作为传统产业的建材工业,在新常态下必须要转型升级。新常态不是一个口号,它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限遐想和现实机遇。

  这一年,虽然行业形势下行,但大部分的建材企业在逆境中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路。有的在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有的加强企业间联合重组,有的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有的充足精力重视科技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已成为全国所有建材企业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我国建材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 创新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五大基本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可以说2015年的建材行业处处彰显了“创新”,行业创新、机制创新、企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显露了这个行业创新的勇气与决心。

  2015年,我国建材行业诞生了多家技术创新联盟:绿色建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新型城镇化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关村中欧节能门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将一些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机构聚集起来,为我国建材行业中新兴领域注入了创新发展的血液。一方面,天生带有“创新基因”的新兴建材领域,创新工作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领域的创新之风也如火如荼。

  在2015年,传统建材产业已经将眼光看向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标准创新”等等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将由传统行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使得传统建材行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取得更好的发展。

  · 节能

  节能一直是近些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不断的深入人心,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2015年人们对节能的关注度再上新高,尤其是建材行业,将节能减排作为全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第一标准和杠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1月19日,银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召开发布会,联合印发了《能效信贷指引》,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低碳发展战略。能效信贷重点服务领域为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以及其他与节能项目、服务、技术和设备有关的重要领域。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使得节能企业和项目具有实质性收益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5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过标准的制定为我国节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提升效率、促进低碳循环发展、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为了加强节能降碳的舆论宣传,发改委将6月13日至19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15日为全国低碳日。

  在此大背景下,建材行业的节能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着。2015年,建材产业的会议及展会中,节能常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被贯穿始终。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行业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节能减排奖项的发布、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节能企业的不断涌现、错峰生产等节能举措的全面实施,都显示了中国建材行业更多有识之士,正在为保留一片蓝天,逐步达成共识,并不断尝试与努力。

  ·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在本次关键词中排位很高,可见其在2015年受的关注之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能过剩问题由来已久但却在2015年集中“爆发”,使其关注率与点击率直线上升。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在2012年初见端倪,但在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然而从2014年经济新常态下,虽然水泥行业的利润再创新高,但产能过剩的“阴云”却笼罩在行业之上,让更多的人正视这一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建材产品需求量不断下滑。雪上加霜的是,水泥、玻璃等行业多年累积的产能过剩现象愈发严重。

  为遏制产能过剩、盲目扩张,2015年4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在2015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大任务,其中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居于首位。本次产能去化聚焦于传统产业,尤其是过剩产业,且具备配套措施。同样是在2015年末,工信部召开的长春会议,具体研讨以东北三省一区(黑、吉、辽、内蒙古)水泥行业为试点,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化解区域水泥产能过剩。

  虽然有政策加持,产能过剩依然是水泥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两相合力,几乎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全行业深陷亏损的魔咒之中。在2015年,从政府到企业,所有行业人士都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解决产能过剩这一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2016年,化解产能过剩的步伐会迈得更大,相信那些用以解决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将更多的得以实施落地。产能过剩这一词语在2016年还会继续“火爆”。

  · 转型升级

  对于建材行业来说,2015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建材行业如何抓住深化改革的契机实现转型升级,是近年来行业人士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转变生产经营内容,而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

  建材行业可以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百业基石”,如今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建材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挑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5年,传统建材行业的发展遭遇严重桎梏和打击,迫使更多的传统建材行业企业深刻意识到,摆脱当前困局,必须不断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可以说,在2015年,建材行业中,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各级行业协会、各区域龙头企业、行业媒体,及其他行业机构与人士,都在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做着探索和尝试。

  建材行业的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工作,出台利好政策。以中国建材联合会为代表的协会联盟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正确定位,围绕行业发展不断的进行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实力。建材企业踊跃的进行着转型升级的尝试,如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在转型升级中做了诸多尝试,转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注重发展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升级,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这些举措为建材传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报作为建材行业内最权威的全国性报纸,紧紧围绕行业发展脉搏,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关注行业转型升级成功案例并及时进行宣传推广。今后本报还将继续报道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成功案例,推动行业继续前行。

  · 绿色建材

  近年来,“绿色建材”在行业内蔚然成风,已然成为整个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名词之一。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期内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15年是绿色建材发展的关键之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

  纵观2015年重大举措,可概括如下:

  首先,国家大力扶持,以“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等组合形式推动绿建行业的发展。新环保法的施行,加大推动力度。《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纲领文件的出台,为绿色建材的发展作出实质性指导。工信部年初发布《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与住建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加强绿色建材的规范化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其次,中国建材联合会作为建材行业的引领者,积极贯彻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推动建材工业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

  再次,工信部复函《中国建材报》社,支持筹建“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可以说,这是今年在绿色建材的发展中,非常务实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建材工业加快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中国建材报》社荣幸作为牵头单位,携手百家共同发起单位,积极推进各项筹备工作的开展。

  放眼未来,绿色建材,定是行业发展的主流,国家发展绿色建材已是大势所趋。作为媒体,《中国建材报》将加大对绿色建材的关注度,使其在报纸的热点排名更加靠前、点击率持续升温,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参与支持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

  · 新常态

  新常态自2014年提出,立刻成为2015年的年度热词。如何认识理解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谋求新发展成为建材行业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给建材行业带来了压力,也提出了挑战。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十年”,建材行业如鱼得水,规模化生产和销售成为主要特点,行业发展缺乏理性判断。但是在新常态下,行业要面临的形势与过去大不相同,其影响已渗入行业方方面面。

  新常态下,建材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愈发严峻的行业形势倒逼企业采取更加果断的措施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在2015年,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从未间断。海螺并购尧柏,陕西区域的市场进一步规范,产能集中度得到了提升。

  同时,新常态也推动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与节奏。面对国内市场的不断萎缩和大有可为的国际市场,不少企业借机走向国际,向外发展,试图在新常态下来开拓新市场。海螺、华新等大型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在国外投资设厂。也有企业在新常态的机遇下,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技术创新“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企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建材旗下企业探索“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外贸新模式,从建材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贸集成运营商,为海内外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全流程服务。

  新常态不是一个短期过程,整个行业只有在认识新常态、了解新常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抓住机遇,尽快地实行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 “十三五”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行业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的热议与探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十几年,建材行业依靠强劲的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技术或是产量都跃居世界前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经济增长由过去追求速度转而追求质量,传统制造业势必面临一系列阵痛。伴随着经济增长的降速,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将步入深水区,行业必然更多地需要依靠自身的变革实现蜕变与重生。

  “十三五”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和特殊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步入稳定的中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三五”期间主要传统建材产品将告别连续数十年的上升势头,步入消费峰值的平台期。产业的发展将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也面临产业发展在新形势下,新的迫切要求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使得2015年,建材行业人士对“十三五”引起的关注与讨论极为热烈。不仅整个行业早已做好准备,积极编制建材行业“十三五”规划,企业也想要借此机会做好下一个关键发展时期的五年规划。

  党的十八屇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工信部副部长冯飞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十三五”主要任务是化解过剩产能。这也正应和了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为我国当前和“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只要企业能抓住“十三五”期间改革调整的机遇,制定相应规划,实现转型发展,建材行业必将迎来新的黄金时期。

  · 环境(大气污染)

  “环境”这个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5年,环境再一次成为年度热搜词,与“大气污染”紧密联系在一起,高居《中国建材报》头版的前十位。

  2015年1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的新环保法正式施行,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同样在这一年里,我国的环保压力有增无减,全国冬季雾霾频现。

  这两方面原因让人们格外重视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

  伴随着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各行各业也开始行动起来,2015年7月1日,《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全面执行,这给建材行业中传统产业水泥工业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在2015年末,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也开始正式施行,较之以往,加大了行政处罚的力度。

  于此同时,北方水泥错峰生产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信部和环保部于2015年11月1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使得这项工作有了政策保障。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在大会中展现了争公平、勇发声、敢行动的角色。北京元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携其建筑废弃物资源一体化工厂项目,作为唯一一家中国绿色建材企业成功参展,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建材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改善环境问题的能力与决心。同时建筑废弃物资源一体化工厂项目也备受海外瞩目,元泰达与多国多地相关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诸多备受建筑垃圾困扰的地区提供了解决思路。

  新常态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建材企业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改善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