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5日,一艘满载5.4万吨花岗岩骨料的运输船离开英国西海岸,出发前往位于墨西哥湾的美国休斯敦,标志着欧洲最大花岗岩砂石骨料矿山Glensanda正式对外销售产品。
Glensanda音译格兰散达或格伦桑塔,在古挪威语中是桑达河峡谷的意思,而Glensanda矿山正位于该峡谷旁,故而得名。就在该河流的入海口,一座历经6个世纪风雨的城堡与该矿山遥遥相望,从15世纪起,一个部族的500人驻扎于此,但随着人员不断迁徙,该地区逐渐变得荒凉起来。
焕发生机 超大骨料矿山强势诞生
1976年,英国政府委托专人针对英国国内砂石骨料供应缺乏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出具了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吸引了当时英国矿业巨头Foster Yeoman的目光,该公司董事长Foster Yeoman先生认为,在人迹罕至的地区建设一个超大型砂石骨料矿山,利用海运进行产品配送是个不错的想法。
该矿山位于英国西北部
于是,在亲自前往英国西海岸进行寻找与测绘后,1982年,Foster Yeoman先生从原主手中购买了Glensanda矿山所在地周边2400公顷的土地。经过4年的准备与建设,1986年,Glensanda矿山正式投产,标志着一个拥有7.6亿吨花岗岩储量,年产近1000万吨的砂石骨料矿山正式诞生。
Foster Yeoman先生去世后,他的公司在2006年被豪瑞(Holcim)收购,现在Glensanda矿山是豪瑞旗下Aggregates Industries公司的旗舰级矿山。而随着拉法基与豪瑞的合并,这一欧洲最大花岗岩砂石骨料矿山也正式成为了拉法基豪瑞集团成员。
一级、二级破碎机近300米落差
230米天井与1.8千米隧道显身手
为了尽量减少矿山对当地环境的冲击,Glensanda矿山采用了开采与深加工分离的方法:矿山开采与初级破碎在距离海岸线2千米以内的大山中进行,采矿面下切,周围群山环绕,远离视线;初次破碎后的物料通过230米深的溜井与1.8千米长的钻山隧道直接输送至海港边的二级破碎筛分站进行处理。
Glensanda矿山处理流程
直径4米的溜井(Glory hole)下方是皮带机隧道
使用4亿年前生成的高品质火成花岗岩作为原料,Glensanda矿山的主要产品包括各尺寸单级配骨料、花岗岩机制砂、混和级配垫层用骨料、铁路道砟等,另外还有防浪堤坝用石以及海砂等产品,均符合欧盟标准。
据介绍,近年该矿山更新了采矿许可,计划乘全球砂石骨料需求不断上涨的东风,将产能逐步提升到1500万吨/年。由于该矿山四面环山,没有公路、铁路连接,只能乘船抵达,所有砂石骨料产品都是通过海运发出,所以,该矿山拥有一个自有港口。
依靠优良港湾 极限放大水运优势
众所周知,水运是砂石骨料运输成本最小的理想运输方式,而欧洲水运发达、深水港口众多的条件为Glensanda矿山运输成本最小化提供了可能。
Glensanda港砂石骨料装船速度6000吨/时
据悉,Glensanda矿山的自有码头——Glensanda港停泊吨位可以排进英国前十位,为了利用如此良好的水运条件,该矿山组建了自有船队,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定制版重力喂料自卸散货船Yeoman Bontrup和Yeoman Bridge号,船队一次性可将近10万吨砂石骨料运出,送往英国、欧洲及北美各地。
Yeoman Bridge号
据统计,1986年投产至今,Glensanda矿山已经发出了超过5500班次满载砂石骨料产品的货轮,产品广泛应用于英吉利海峡、2012伦敦奥运会体育场馆等建设项目。
Aggregates Industries英国及海外分公司总经理Philippe Frenay表示,从1986年投产到现在,Glensanda矿山已经发展成为苏格兰最耀眼的出口创汇企业之一,其出口的砂石骨料占全英国骨料出口量的近100%。该矿山凭借高质量的产品以及灵活的定制服务赢得了众多回头客。
Philippe Frenay说,2014年,该公司投资3000万英镑为该矿山更换了新的初级破碎机和传送系统,为矿山平稳运营保驾护航。他十分感谢矿山现场超过200名工人以及船队、配送系统成员所做出的贡献,并强调,他们将共同迎接下一个辉煌的30年。
Glensanda矿山风光
Glensanda矿山的形成,其巨大的矿山储量、优良的海运条件、广阔的市场以及Foster Yeoman先生敏锐的眼光等条件缺一不可,可以说这是一个较难以复制的案例,但正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我国砂石骨料行业仍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在当前的砂石骨料行业中,类似神山骨料项目的千万吨级大型砂石骨料生产线正在或已经上马,与我国这些项目的体量相比,Glensanda矿山也相形见绌,但整体定位与后期运营究竟如何,还未可知,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国有Glensanda矿山神韵的项目是哪一个?会是你知道的项目吗?欢迎各位行业同仁参与讨论!
中国砂石骨料网编译,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赵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