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既需标准先行提高行业门槛 又要严控过渡年限推动市场洗牌

来源:中国建材报
时间:2016-03-11
摘要: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在提案中指出,标准是行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建材业转型升级,既需标准先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又要严控过渡年限推动市场洗牌。

  今年两会上,有这样一份题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强化标准管理实现美丽中国”。这份提案来自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他在提案中指出,标准是行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建材业转型升级,既需标准先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又要严控过渡年限推动市场洗牌。

  抓住小组讨论会休息的间隙,记者采访到了孙太利。他告诉记者,作为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今年是他参加两会的第9个年头了。9年里,他始终关注民生保障与社会和谐发展,坚持走进基层深入调研,认真履行着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

  “无论是建材行业还是其他领域,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建立。”孙太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回答。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1年我国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一些标准的制定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孙太利认为,当前,在国家节能降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在建材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及电子商务发展中,均对标准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而目前相关标准的缺失老化滞后,很难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孙太利介绍,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政府与市场的角色错位,市场主体活力未能充分发挥,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他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人造板及其制品室内甲醛释放限量”为例,告诉记者该标准于2001年颁布,2005年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修订申请,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2012年2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对该标准的修订,但至今仍未完成审定发布。这项标准历经10多年还未完成修订,而标准中对E1级甲醛含量的数值定位为1.5mg/L(E1级标准,干燥器法),已经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国际先进水平。这只是推进标准化工作中问题的一个缩影,却暴露出国家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亟须解决。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年,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标准更新速度缓慢、标准整体水平不高,所以难以支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孙太利认为,应全面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标准管理,转变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如何通过标准的引领,实现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孙太利认为,必须要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现“两个都要”。一要标准先行,进一步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体系结构,特别是加强对制定建材及相关行业领域的重要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行业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建材等行业企业准入门槛,以此切实全面稳定提高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二要给企业一定的过渡期,企业要在过渡期内快速提升技术制造水平,使产品达到标准要求。但是过渡期不能太长,要有严格的年限控制。这样,以先进标准引领,淘汰落后,实现市场重新洗牌,促进建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