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将新建36个渣土消纳场 新增库存1.6亿方 鼓励综合利用

来源:太原晚报
时间:2016-07-04
摘要:日前,记者从太原市规划局获悉,最新的渣土消纳设施和布局的专项规划出炉。未来,太原市将再新建36座渣土消纳场,并对现有的进行改扩建,还要同步配建综合利用场,实现建筑渣土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太原市一年产生的建筑渣土,可以填满数十个迎泽公园。如此大规模的渣土应该怎样找"出路"?

日前,记者从太原市规划局获悉,最新的渣土消纳设施和布局的专项规划出炉。未来,太原市将再新建36座渣土消纳场,并对现有的进行改扩建,还要同步配建综合利用场,实现建筑渣土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利用率不足三成

建筑渣土主要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副产物之一,当中大部分为纯土、砂石、混凝土,少量为玻璃、塑料、金属等。其中,土方、余泥可直接进行填埋,其余可再生利用。

近年来,太原市建筑渣土的产量日益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建设加速,城中村和棚户区在改造中,产生大量的建筑渣土。另一方面,市区现有的渣土消纳场数量和库容均严重不足,违法弃土现象常见,又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太原全市在用的渣土消纳场共有18座,总占地面积为276.87公顷,估算库容总量约4156.16万立方米,实际有效库存不足1200万立方米,实际利用率不足三成。而且,这些渣土场还部分手续不全,环保、安全措施不完善,会造成扬尘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六种消纳方式

根据建设速度,到2020年,太原市渣土总产量接近0.91亿立方米,到2030年,预计总量将达到2.33亿立方米,并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

本次规划的亮点在于,除新建填埋场外,还将建筑渣土的综合利用也考虑在内,共有六种处理方式:

一是工地回填,作为附近建设工地的回填土,就地消化;

二是竖向消纳,利用整体开发或旧城改造时机,回填低洼地带;

三是堆山造景,结合城市公园及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搭建景观的土建基础;

四是制造建材,将拆建物料破碎、改性后加工成为环保的再生建材,形成“城市石场”;

五是陆域填埋,最传统也最成熟的方法,利用山谷、平地、深坑等地形堆填,但面临水源、生态保护等诸多限制;

六是采空区回填,作为采空区治理的填料,既处理了渣土,又治理了采空区。

新建36座渣土场

本次规划的建设年限至2030年,近期至2020年。今后,太原市规划将新建渣土消纳场36座,并扩建7座,共计可新增库容约1.6亿立方米。

这些新建的场址在前期摸底调研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与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用地的协调,也尽可能考虑了与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石场整治的结合建设。

其中,有60%的建设场址与未来规划建设的东山森林公园、西山城郊森林公园靠近,多数集中在东山区域,便于今后在建设过程中,就地消纳处理,不必大范围地跨区运输,减少扬尘污染。

配建综合利用厂

今后,太原市将鼓励并推进建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其实,在现有就近填埋和堆山造景的基础上,渣土可适用于大部分的路基填筑,不仅可减少公路沿线拆迁建筑渣土外运、处理和路基填筑用土的费用,也可节约砂土、砂石等自然资源。

如果能够再加以更细的分类回收利用,还能将土场中的建筑渣土变为混凝土和渣土砖,重新投入城市建设中。

规划显示,未来太原市要在六城区各建设1座综合利用厂,到规划期末,全市拆建物料综合利用厂的数量将达到6座,综合利用总能力将达到每年600万立方米。

编辑:赵虹旭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