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随着一车车建筑渣土在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梁家夼西荆山建筑垃圾处置场顺利倾倒,莱山区结束了建筑垃圾长期无序处理的状态,这是莱山区首座建筑垃圾处置场,而且创出了一条利用建筑垃圾修复山体的新路。
建筑垃圾运输车出场前清洗
建筑渣土被送到处置场
日前,随着一车车建筑渣土在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梁家夼西荆山建筑垃圾处置场顺利倾倒,莱山区结束了建筑垃圾长期无序处理的状态,这是莱山区首座建筑垃圾处置场,而且创出了一条利用建筑垃圾修复山体的新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处在山坳中的建筑垃圾处置场,经过规划和建设,坑洼不平的山地变得平坦开阔,场区内井然有序纵横交错修筑了3条道路,这些道路同时把场区划分为不同的处理单元,建筑垃圾按照不同的类别运送到不同的单元区域进行分类暂存和整理,继而按规划进行填埋、压实。
据莱山区市容环境管理处郝其林副处长介绍,莱山区建筑垃圾处置场于2014年8月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约7.6公顷,可消纳300万立方建筑垃圾。
与传统的单纯消纳处置不同的是,莱山区建筑垃圾处理场还肩负着修复山体的目的。莱山区城管局副局长初从晓指着四周残垣断壁的山体告诉记者,建筑垃圾场的原址是一座废弃的石矿。多年前,这里因为远离市区,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成为乡镇的一处采石厂。开山采石后未能及时修复山体,青山绿水变成一个巨大的“疮疤”,既破坏自然环境,也埋下了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隐患。与此同时,随着莱山区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提速,大规模开展旧村改造,建筑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却面临没有合理倾倒处理场所的尴尬境地。
初从晓说,莱山区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有100多万立方。由于缺乏处置场地,由施工单位自主寻找暂存或倾倒场地,一些单位就直接倾倒在废弃的耕地、沟壑或者河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污染空气和水体。尽管区城管部门与相关街区加强执法力量,对擅自倾倒建筑垃圾进行不间断巡查,但是由于管理难度大,大多是建筑单位想方设法逃避监管,长期下去将出现“建筑垃圾围城、围村”的现象。
面对严峻的形势,莱山区城管局经过综合调研和规划,探索使用建筑垃圾填补山体的新路子。同时解决建筑垃圾处置难、破损山体修复难两大问题。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法子,但是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呢?
记者走进场区,莱山区市容环境管理处的郝其林副处长手指场区一一介绍,这个处理场建设在山坡上,底下是岩石,防渗基础非常好。建筑渣土按照分区、分层、分单元的方式填埋,难以分解的水泥板块等放在底部,含有油漆、涂料等化学物质成分的装修垃圾被夹心填埋在中间层。建筑垃圾处理场配备了各类专用机械5台,每天进行压实平整,经过沉降稳定后再进行覆土。待饱和封场后实施种草植树等绿化工程,使破损的山体完全修复,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且不会造成其他污染。
目前,莱山区政府把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纳入到政府权利清单事项,建筑垃圾处置申请人只需向行政审批中心城市管理窗口提出申请,经核准后就可按照程序将建筑垃圾送到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倾倒,处置场按照2元/立方米的标准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用。
在建筑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后,莱山区还将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组织城市管理、住房建设、公安交警等部门,从建筑垃圾的产生、运输到处置建立闭合式的监管体系,对违规运输、倾倒、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