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拷问——之华东地区天然河砂开采的形势分析

来源:中国砂石数据中心 邹成 肖旭雨
时间:2015-07-24
摘要:对于河砂如何做到适量有序开采,我国早就开始提出意见,并且逐步实施。各个省市也有自己的政策和规范。近年来,河砂开采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确有逐渐下降和逐步规范的趋势。但是不论是从政府的政策和监管,还是从企业的执行,河砂开采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一、前言

  天然河砂开采,顾名思义是直接从河道,湖泊中开采的自然形成的砂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设用砂大量需求,同时天然河砂开采成本较低,天然河砂一直处于大量开采的局面。但伴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华东地区每年以超过十亿吨的砂石消耗量吞噬着原本丰富的天然砂石,长期无节制的超负荷开采,导致天然砂石资源迅速萎缩殆尽,并衍生出一系列环境、生态、社会、安全等问题:河床下切、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生态破坏、航道换向、河提挖毁、资源枯竭、桥梁危机、民众纠纷问题越来越显现突出。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逐步限制河砂开采。早在2000年1月1日国土资源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河道采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年又颁布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用于规范天然河砂开采。而2008年和2012年多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河砂开采的规范。并且自“十八大”以来,国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全局发展战略体系中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大力倡举“美丽中国建设”,要从根本上进行发展模式变革,从以往的粗放式数量型追求过渡到今后着重质量型的优化转变。

  回归理性,重回科学合理的开采路径上来已然成为唯一的出路。对于河砂如何做到适量有序开采,我国早就开始提出意见,并且逐步实施。各个省市也有自己的政策和规范。近年来,河砂开采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确有逐渐下降和逐步规范的趋势。但是不论是从政府的政策和监管,还是从企业的执行,河砂开采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华东地区河砂开采、政府定向整治及未来发展走势,中国砂石骨料网通过大量的信息收集和专题调研,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同时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为载体系统呈现华东各省河砂开采的发展现状,与关注砂石行业发展、关心国家资源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行业同仁共享供商。

  二、河砂限制、整治、关停现状分析

  1.河砂开采限制状况

  为了保护环境,并积极响应国家宏观政策。华东地区各个省份都出台了自己相应的法令、文件、规定,用于限制河砂开采。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来综合管理矿产开采,其中包括大量限制河砂开采条目。相对应的安徽省,江西省大量出台法令法规,严格限制河砂开采。江苏、福建、山东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法令法规,限制河砂开采。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今。浙江共出台或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地级市及以上下同)23次,其中省级9次。安徽共出台获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90以上次,其中省级18次。江西共出台获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60余次,其中省级12次。江苏共出台获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70余次,其中省级16次。福建共出台获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40余次,其中省级11次。山东共出台获修订有关河砂限制的法律条文50余次,其中省级13次。

表1  省、市级关于河砂开采法律法规颁布/修订次数(次)统计


图1 各省颁布/修订有关限制河砂开采法令次数图


  从统计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徽、江西、江苏出台/修改法律限制河砂开采的数量是最多的,而浙江出台法律较少。是否可以说明安徽、江西等地对河砂开采限制工作是做的最好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一组数据。

图2 华东地区各省河砂开采量示意图


  在这张华东六省地图上,红色越深代表的是河道采砂量越大。事实上,在出台法律最多的安徽省,河道挖沙量却是最大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还是存在如此多的河道采砂量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河道采砂限制完成度

  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2010年之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河道采砂的规范,完成河道采砂整顿工作。近几年来,浙江违规、违法采砂行为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安徽、江西等地都是从2005至2008年间开始频繁密集颁布限制、减少河道采砂的规定的。所以颁布法令最多的安徽却是挖沙量最多的省份并不奇怪。在这种情况下,将2010年后颁布的法令数量作为省份限制挖沙是否严格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2)各省内部地区差异明显

  江苏省出台法令政策在所有省份排在第二位,但根据调查,江苏的非法采砂现象并不多于江西、福建等省。原因是江苏有一个非法挖沙的重灾区——骆马湖。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在70余次颁布/修改法律之中,有30次以上是直接或间接因为骆马湖的非法采砂行为。在安徽,各地级市差异明显的问题同样存在。在各大搜索引擎对于安徽各地的非法采砂新闻的搜索中,仅蚌埠、安庆、宣城三地的新闻报道就占据所有新闻报道的36%。

  3)自然资源环境

  天然河砂储量,人口密度(包括外来人口),开采环境,替代产品机制砂石开采环境均会对天然河砂开采限制产生影响。

  以江西与浙江为例。由于江西境内河流落差较大,又有长江这样的大流量水系通过河砂储备量原本就比浙江高。加之经济建设起步较晚,所以早期河砂开采较少。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江西河砂储备大于浙江。在储量高的同时,江西人口密度(包括外来人口)人数远远小于浙江,开采环境优于浙江。储量大,开采环境也比较优越,这就使得江西允许开采的河砂数量远远大于浙江。

  4)违规开采现象

  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政府严格限制开采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或个人顶风作案。这样的现象在安徽、江西省出现较多,江苏、福建、山东次之,而浙江是发生最少的。由于缺少涉案金额数据统计,在这里,中国砂石骨料网通过不完全统计,统计出2014年至今非法挖沙遭到查处的案件次数。其中浙江13起,安徽66起,江西62起,山东46起,福建50起,江苏由于非法采砂重灾区就有39起发生,总量达到72起,我们姑且将骆马湖发生的非法采砂事件归为6起(39起案件中6起重大非法采砂案件)江苏统计为40起。

图3 华东地区各省2014年以来非法采集河砂曝光次数统计


  2.河砂开采整治状况

  在政府对河砂开采采取了诸多限制之下,河砂开采还是屡禁不止。所以,各地方政府为了切实有效的关停,规范化相关企业,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整治。整治力度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绝对整治力度,和相对整治力度。

  从绝对整治力度来看,安徽、江西、江苏的整治力度是最强的。据调查,2012年至今安徽,江西,江苏对非法违规采砂船舶进行暂扣、封存、切割的次数最多。福建、山东次之。浙江最少。具体查处船只(含重复查处)调查数据如下:

表2非法采砂船只查处数量统计表


图4 非法采砂船只查处量统计图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对采砂船舶查处数量最多的是江苏,仅骆马湖一处就超过250船次。去除骆马湖的船只后,安徽江西是排名最靠前的省份。这首先从侧面反映出安徽,江西非法开采情况是最严重的,江苏,福建,山东紧随其后。

  其次,查处的严厉程度也可以看出各个省份对于河道采砂的整治力度。以安徽为例,在查处数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上,被切割的船舶数目比例并不是很高,这也反映出政府部门的纵容态度。使重复犯罪率居高不下。

  另外,查处查处船舶的数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各地区有关部门的整治力度。我们还要从相对数据来。首先,在这里相对的整治力度指的是查处违规采砂事件的次数和发生违法采砂次数的百分比。由于缺乏发生违法采砂的次数的统计数据,我们以另外一个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非法采砂、违规采砂关键字再加入各个省份的名称,我们将搜索得到的有关各个省份的违规、非法采砂的新闻数量做了统计。得到如下数据

图5 各省非法采砂新闻数量统计图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出违规、非法采砂的发生频率,与查处次数做对比后我们发现。江西是最高的(违规采砂发生次数与查处次数比),安徽江苏其次(违规采砂发生次数与查处次数比),浙江反而是最低的(违规采砂发生次数与查处次数比)。那这是否可以的出浙江不论在绝对查处力度还是相对查处力度上都是最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1)大规模违法违规现象

  查处船舶数量和违法规模大小有绝对关系,例如浙江发现的违法行为中,超过5艘船舶的次数为1次。而在江苏,仅骆马湖一次查处就扣留船只220船次。安徽,江西都有多次一次性查处船只超过20艘的执法行动。没有大规模的违法挖砂行为,自然不会有大量查处船只数量。

  2)政府包庇,纵容,新闻单位不曝光现象

  在搜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下几种情况。第一,安徽、江西等地政府有关部门包庇现象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一些已经造成严重环境破坏的采砂项目在新闻中却被有关部门定性成合法合规定的项目。第二,新闻单位没有曝光的采砂项目较多。在搜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安徽、江西、江苏都存在很多类似贴吧、论坛等非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的曝光行为。这里,我们也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

图6 各省非法采砂非新闻曝光次数统计图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徽,江西,江苏等地存在很多违规采砂,但是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曝光的现象。

  在这种两种情况双重作用下,我们不能仅仅以查处次数,查处比例来判定该省整治力度最终强弱。

  根据所有数据,我们对2010年以来所有省份的整治力度做了一个评估。

表3 华东地区违规、非法开采河砂整治力度评价(2010-至今)


  3.河砂开采关停现状

  不论是颁布限制措施还是实施整顿行动,目的都是关停、整顿采砂行业。那么,现阶段华东地区采砂企业/个人的关停状况如何呢?

  首先,我们得说明的是每个省原有的开采力度都是不同的,这导致了关停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减少合法的开采数量,一个是关停非法的违规开采。在前文中,我们说过,华东地区各省合法的开采量排序是这样的安徽>江西>山东>福建>江苏>浙江。在环境资源得以保护的前提下,多利用天然优势,自然资源,这无可厚非。但是是不是安徽,江西所有的合法开采都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呢?这里我们没办法进行具体的统计。但是根据搜索,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自发曝光的采砂点中,有很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者影响到沿岸居民正常生活的开采点。当这些开采点被居民自发曝光后,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整治,甚至没有媒体单位进行报道。可见在某些区域,打着“合理合法”进行破坏环境的挖沙行为的现象还明显存在,有的甚至大张旗鼓得进行。

  在这里我们整理后举出一个比较严重的例子。2011年安徽阜阳市贴吧中有人曝光,当地某镇有一个河砂采集点。在河砂采集点附近,全是加工废料,曝光人沿河而下,拍摄了许多因为挖沙污染导致的河岸坍塌,耕地破坏,水体污染导致的鱼虾死亡的现象。上前询问采砂点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合法开矿,有政府的相关批示。而后曝光人将此现象投入市长公开信箱,相关部门查阅后,居然也做出了已经实地考察,没有发现违规现象的回复。但是事实是不是就是如此呢,2013年,此处采砂点被正式取缔,负责人被判刑8年。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两年间的违法采砂行为,为何没有遭到整顿关停呢?看来很多没有被关停的“合法采砂”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二,在关停非法开采的方面其实华东地区在全国应该都算是比较领先。在这个方面主要是以查处次数和关停的比例来看的。在百度和搜狗两大搜索引擎中搜索出的所有新闻报道中,江苏的查处后关停的比例是最高的,浙江也非常高。山东,福建表现也尚可,安徽,江西继续倒数。

表4 各省新闻次数与关停次数表


图7 各省新闻次数与关停次数图


  根据这个图标,我们可以更清楚的分析出整治后河道采砂的关停程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整治力度和效果。

  4.河道采砂限制、整治、关停综合分析

  在国家对河道采砂日益限制的背景下,华东地区在限制采砂方面做得还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限制力度上,各个省份在宏观上都做到了大力度限制,为了达到限制效果,各个省也采取了不同的整治办法。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是存在差异。下面,中国砂石骨料网对各省2008年以来河道采砂限制、整治、关停情况做了一个综合评估。(A为最好,B次之,C为最低,评估仅针对华东六省内部)

表5 各省河道采砂限制、整治、关停评估表


  三、超负荷开采导致的社会、环境、生态危机

  1.资源匮竭

  河砂作为一种天然的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序开采,当然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河砂作为一种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在短期内大量开采,势必会造成资源短缺。虽然河砂有其替代产品机制砂石,但是要做到机制砂完美替代河砂,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必定还是河砂与机制砂石共存的局面。如果短期内河砂开采过于频繁,导致河砂资源短缺,势必会对供给产生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很多施工的开展与进行。

  2.地质破坏

  河砂作为河床的基础,对整个河道起支撑作用,过度开采河砂会导致大量河床下陷,河岸塌陷,断流,径流量急剧变化等地质灾害。原本平坦的河道将会出现大量深坑,水流易形成旋涡,影响行洪速度。过度开采河道及附近的砂石还将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偷挖行为使砂石裸露,干燥后地表层的细沙成为尘土,风吹造成扬尘。另外衍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频发。

  在这里,我们举出一个因为过度开采河砂造成的严重河床塌陷事故。第一起,2012年江西鹰潭贵溪市信江某支流,一挖沙船日均采砂逾两千吨,间断盗采河砂达半年以上。试想一条不大的支流在半年内被疯狂盗采河砂超过十五万吨,这对河流河床河岸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果然,在2013年初,该河流发生多起河岸坍塌,附近农田塌陷状况,引起贵溪市国土部门注意。于2013年4月对改挖沙船进行查处,挖沙船主因为偷盗国家资源等罪名被判有期徒刑6年6个月。

图8不规范采砂导致的地质破坏


  3.生态破坏

  适度的河砂开采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众所周知,河流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河砂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微生物,它们是食物链,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的河砂开采破坏了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不仅如此河道挖沙造成大量的河砂扬起,使水体变得浑浊,影响到鱼虾的生存。河道挖沙造成的地质灾害使得沿岸的植物大量死亡,这些植物被冲到河流之后,又进一步使水体环境恶化。所以过度采砂对整个河流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图9不规范采砂导致的生态破坏


  4.财产损失、安全问题

  非法采砂挖空河床,容易导致河岸崩塌,威胁桥梁、堤坝安全。这个问题的危害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地质灾害和财产损失上。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山东某地,因为河道挖沙引起了一起桥梁坍塌事故,当时,有3名未成年人在桥上玩耍,坍塌事故造成了2人死亡,1人重伤的悲剧。

  5.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非法采砂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投资环境,对经济健康发展构成威胁,非法销售河砂,逃避纳税,直接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

  2)非法采砂者为逃避打击,想方设法寻找保护伞,甚至引诱公职人员参股,容易滋生腐败。

  这个也是导致前一章节中一些违规采砂却得到政府包庇的重要原因。

  3)非法采砂容易引发各种利益纠纷,容易引发暴力冲突,威胁社会治安稳定。

  四、天然砂石发展趋势分析

  在天然砂石日益枯竭和政府部门的严格管制下,天然河砂资源开采必定会走下行路线。但是,机制砂石代替河砂是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的,天然河砂在一定时间内仍然会保有很高的开采量。那么,河砂开采的具体发展趋势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天然河砂开采数量变化

  砂石作为刚需很强的一种建材,缺少替代产品。而作为砂石主要来源,河砂仅有的替代产品是机制砂石。机制砂石作为替代产品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河砂,但是长期来看,河砂开采量一定会下降到较低开采量,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天然河砂开采的趋势变化。

  1)开采工序

  河砂开采在开采工序上对于机制砂石具有明显优势。并且,由于开采速度较快,疏通河道所需的基本开采量等原因,河砂开采在一定时间内仍会维持较高开采量。并且在河砂开采规范化后,仍然会保留一部分合理的河道采砂。

  2)开采、制造成本

  机制砂石在撇除购买开采权的成本后,比河砂开采需要投入的前期投入,维护费用都高出许多,较高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为了规避购买开采权的费用,出现了大量偷采行为。

  但是随着河砂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成本会逐渐提高。此外政府加大对违法开采的打击离队,提高了非法挖沙的违法成本。

  3)运输成本

  砂石的产品附加值决定了砂石不可能用陆路运输送达很远的地方。如果矿山不靠近河流,或者靠近河流但是没有码头,都将使矿山的辐射半径大大缩小。但是河砂开采可以直接做到开采,运输一体化。通过水路运输,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不过随着矿山企业对于码头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加之码头建造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机制砂石的运输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4)矿山建设

  一座矿山从审批,拍卖到规划、建设再到投产是要一个过程的,更别说是整个机制砂石产业。机制砂石产业要做到替代河砂,是需要时间去建设完善产业的。

  随着机制砂产业的完善,机制砂的产量提高,与此同时机制砂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河砂开采的竞争优势就会缩小。

  5)监管体系

  河砂开采的低成本本来就容易造成乱采,偷采现象。加上某些地方政府的法令有漏洞,或者监管不严格,或者有意的包庇纵容。使得非法采砂的风险变小,才使得过度采砂屡禁不止。

  然而随着限制力度的越来越大,整治力度加大与整治方式的完善。非法、违规开采河砂的违法风险越来越高。势必导致违规开采现象地减少。

  综上几点原因,我们首先可以得出的是在短时间内,河砂开采仍然会是建设砂石骨料最重要的补充部分。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河道采砂自身的开采成本上升,监管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强,矿山机制砂产业的完善升级,河砂开采行业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2.河道采砂规范化

  河道采砂如果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可以疏通巷道,减少淤泥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但是过度开采河砂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在短期内是没法弥补的。所以,河道采砂必将越来越规范。在政府加大查处力度,宣传力度的情况下,违规开采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违规企业亦或选择关停,亦或选择整改。

图10 河道采砂规范化趋势示意图


  3.总结

  河砂开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作为建筑用骨料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资源日益枯竭,以及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人们警醒到必须减少对河砂的开采。于是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限制河道采砂。对于违规采砂的企业,也不断加强整治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替代用的机制砂产业。所以,虽然河砂开采在短期内还是骨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河砂开采数量会逐渐下降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最后希望不论是河砂开采还是机制砂产业,都能越做越规范。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