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海绵理念让城市与自然互动

来源:伊秀新闻网
时间:2015-07-20
摘要:从泉州市内沟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到公园道路的“海绵”理念改造,延长城市绿线,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生态文明已成为泉州这座环湾面海之城的发展标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从泉州市内沟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到公园道路的“海绵”理念改造,延长城市绿线,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生态文明已成为泉州这座环湾面海之城的发展标记。

  阜新玉龙公园:首块“海绵”试水

  现场体验“海绵”理念支撑下的公园氛围。昔日,略显狭窄的水泥道路经过翻修,换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了生态透水材料,通过缝隙,雨水渗透至地层,彻底改变过去无法储蓄的情况。园内的道路翻修加宽,拥挤不再是难题。走在大路两旁,绿树葱葱,各色鲜花点缀;漫步彩色小径,更是静谧清幽。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城市“蓝”、“绿”空间明显增加,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看到“海绵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造“海绵体”,让“包袱”变财富

  应改变观念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财富,今后城市建设应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坚持“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的规划设计理念。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逐步形成步行、自行车等立体慢行交通网络;同时尽可能用透水性材料对地面慢行道路进行改造,将公共停车场改造成镂空路面,起到不依赖地下排水管道、最大限度利用绿地锁住雨水的作用。

  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节水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建设,综合应用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采取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截断径流直接排放渗透设施,雨水溏或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

  “传统的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雨水没办法存蓄,但使用一些生态透水材料后,这种情况将彻底改变。”例如玉龙公园已经使用的一些透水混凝土,遇到雨天,雨水通过路面缝隙,渗透到底下的地层,能够存蓄一段时间,“夏天气温升高,人站在上面,能明显地感觉到湿度、温度与其他路面的差别,这就是海绵效果”。


  透水砖、生态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等生态材料,目前得到广泛使用,最有效果的就是对道路绿化带进行改造,设置一些下凹式绿化带来接收雨水,地下铺上沙石,雨水经过“收、蓄、渗、排”的过程,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没有下渗的雨水排入蓄水槽,干旱时可用于植物或景观补水,实现雨水“慢排缓释”。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