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井冈山论坛”今日圆满闭幕 混凝土可持续发展事业永不落幕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时间:2015-06-13
摘要: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井冈山论坛”之“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江西南昌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论坛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联合主办,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承办,中国砂石骨料网作为媒体单位受邀出席论坛并做全程报道。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井冈山论坛”之“固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与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江西南昌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论坛由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拌混凝土分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联合主办,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承办,中国砂石骨料网作为媒体单位受邀出席论坛并做全程报道。


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副会长、建材院副院长刘松柏先生


  上午的论坛由江西省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协会副会长、建材院副院长刘松柏先生主持。


台湾混凝土学会理事廖肇昌博士


  台湾混凝土学会理事廖肇昌博士做《混凝土的未来——材料、配比与试验》的主题报告。廖博士首先对混凝土面临的挑战作了总结,认为:追求经济成长的动能将逐年减缓;预拌混凝土产能利用率降低;人事成本带动生产成本逐渐提高,获利率降低;从业人员迈向高龄化,年轻人不愿投入搅拌业;环境永续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必须持续跟进;每天必须为生存而生存。他指出,当前混凝土工艺正在不断提高,展现出艺术美学,引进新世纪钢筋混凝土结构;但,不发达国家混凝土质量仍待提升,交通和城市设施无法满足超级城市的建设需求,混凝土仍将是主要的工程材料。廖博士认为理想的混凝土是无裂缝、可施工、可预测,兼具永续性、维护性、耐久性、经济性和美学特征的,对此他提出几点问题:混凝土长期聚焦在强度,是否过于专注强度为唯一标准?是否可以通过强度最低等级以提升使用年限?是否需要重新检视抗压试体必要性?他建议通过计算机科技推估混凝土功能,借助电化学量测仪与数学模式预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混凝土科技,研发自密实、自养护、自疗愈、自感测的混凝土。


  当前环保问题颇受瞩目,混凝土也做出一系列节能减碳行为,废弃资源物待去化,构建产业生态链成为发展趋势。最后,廖博士提出其对未来混凝土的预想:1、高强度高流动混凝土将规范化发展,成为标准规格产品;2、混凝土不做抗压试体,而采用非破坏监测;3、混凝土不需要养护;4、塑性收缩与干缩裂缝可自愈;5、超高强混凝土与超高拉力钢筋结合使得高层建筑不全需采用钢结构;6、混凝土组成材料50%以上来自再利用材料;7、混凝土将成为一种智能建材,温湿度可控,可变形,具有透光性、透气性等,可被监测与控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冷发光博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冷发光博士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与固废利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目前混凝土及工程质量尚存诸多问题,主要有:1、原材料性能差。⑴矿物掺合料方面:优质粉煤本身,有些是标准门槛低),如粗细骨料粒形差、级配差、空隙率大、含泥量大、针片状颗粒多、压碎指标大、石(泥)粉含量高、泥块含量高,有害物质含量高,采用风化严重的岩石制作机制砂骨料等。砂石品质不好是导致混凝土用水量高、胶凝材料用量大、工作性不好、难以泵送等主因,影响外观、抗裂性、耐久性等,应引起重视。⑷配合比设计方面:多以强度为主要或者唯一指标,很少考虑耐久性要求;普通的高水胶比、高用水量配比;部分搅拌站不是通过技术进步,而是通过简单的降低成本或为了获得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造假。⑸施工方面:一线施工人员普遍缺乏混凝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培训;施工现场随意加水成了惯例;没有科学的施工组织措施;缺乏专业养护或者不养护。冷博士总结表示,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裂缝、强度低耐久性不足、漏筋、麻面、孔洞气泡、蜂窝、表面起粉无强度、缺棱少角、色斑等,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较高,冷博士指出:1、必须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2、一些关键指标也要特别考虑,这些指标本身也是标准规范的要求,或者略高于标准规范;3、若有充分的试验和论证,可以有针对性地个别调整;4、作为一线实施,必须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必依;5、原材料品质指标是为了保证大概率事件和为了可操作性提出的技术要求,最后应用效果要靠应用技术。此外,冷博士对固体废弃物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详解,指出可以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和掺合料使用。


北京科技大学刘娟红教授


  北京科技大学刘娟红教授详解《水泥的变化及对现代混凝土胶凝材料体系的影响》。刘教授表示,随着水泥科技的进步,水泥的各方面性能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耐久性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高细度、高C3S含量、高标号”所谓的“三高”水泥对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不利影响应该说是越来越大了。通过分析北京北清路桥墩柱第二次浇筑的墩柱拆模后出现裂缝、新疆昌吉某商混站浇筑的地坪开裂等数个实际案例,讲解水泥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水泥的矿物组成、水泥中的碱含量、水泥中的石膏对混凝土的影响。


  去年年底,国家标委会发布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的公告,取消32.5复合硅酸盐水泥,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今年3月,水泥行业C12+3峰会召开,认为高标号水泥石优质水泥和发展方向,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和节能减排有利。那么,水泥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刘教授认为,水泥的优劣不能以强度高低区分,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对于混凝土而言可能效果不好,不好,水泥标准应该提出细度下限、匀质稳定性、与外加剂相容性、开裂敏感性等方面的要求。关于产业链延伸的思考,刘教授表示可将水泥熟料、活性混合材、非活性混合材以及石膏合理组合,形成系列产品。最终制成在低水胶比下可以形成稳定致密的水泥石结构、合适的强度、优异的耐久性和早、中、后期强度协调发展的低钙、低环境负荷的绿色胶凝材料,期望有宏图大志的企业围绕混凝土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利润、社会责任的企业目标。


清华大学王强副教授


  清华大学王强副教授对《钢渣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做了详细介绍。在钢渣对流动性的影响方面,钢渣中的各矿物组成扮演了什么角色?钢渣的反应程度随龄期如何变化?钢渣中的粗、细颗粒的活性有多大差距?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方面,什么情况下钢渣的安全性会使混凝土的性能劣化?钢渣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水胶比而异吗?为什么钢渣宜与粉煤灰或矿渣复合使用?对此,王教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表示钢渣是一种有潜力的优质矿物掺合料,但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仍然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郭海斌秘书长


  下午,举行了混凝土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论坛。论坛由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郭海斌秘书长主持。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郭海斌秘书长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政策的概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介绍了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关于建筑垃圾处理回收所使用的监管机制,郭秘书长还详细介绍了从2004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办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着重解读了近期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并以北京为例,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详细解读地方性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有所帮助。


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马志华总经理


  天津砼鑫混凝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马志华总经理做《固废利用——混凝土行业的春天》主题报告。马总直言,绿色是行业未来:绿色混凝土是绿色建筑的基础;绿色混凝土出自绿色搅拌站;绿色混凝土来自低碳技术和材料,例如可利用碳足迹、碳交易等技术手段;绿色混凝土来源于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是最深的绿色;借助混凝土业务审计等手段,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倡导建筑材料行业“三位一体”运营,以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资源浪费;建设固体废弃物加工厂以推动混凝土行业的新生;利用霾足迹、霾交易,使固废利用促进环境治理。同时,马总也指出,现阶段,单一的税收鼓励政策进入瓶颈期,全社会鼓励绿色混凝土发展的途径亟需拓展,希望能引起高度关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论坛现场


  随后,清华大学廉慧珍教授、覃维祖教授与现场参会人员就混凝土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与技术探讨。覃教授着重讲到了混凝土原材料的保护问题。对于固体废弃物这一称呼,他表示,没有绝对的废弃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通常认为,再生骨料孔隙率大,不如天然骨料,而很少讲到吸水率的问题。骨料在混凝土中占比很大,因此,骨料的吸水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生产,把骨料先遇湿再用到混凝土中,称为内养护,美国、我国的兰新线已经采用了这一方法。因此,看问题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把建筑垃圾也先遇湿,那么骨料吸水率较大,就能转弊为利。廉教授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建筑垃圾多是因为混凝土做得不好,要想实现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把混凝土“好好做”,提高混凝土质量。


覃维祖教授回答问题


廉慧珍教授答疑


中山大学雷恒毅教授互动交流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雷互动交流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郭群互动交流


上海世邦机器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刑阿劲互动交流


论坛现场


师海霞总结


会后交流


会后交流


  至此,第二届“井冈山论坛”圆满闭幕。不过我们相信混凝土可持续发展事业必定永不落幕!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后,我国的自然资源以及应用技术成熟的固废资源日渐匮乏,亟待开发利用更多品种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支撑混凝土生产的可持续性。我国固废品种多、成分复杂,将固废转变为混凝土可以使用的矿物资源,需要新思路和发展新技术,需要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有效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性能和工程质量,使固废资源化利用与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相互支撑、稳步前进。


  本次论坛的举行为预拌混凝土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广大从业人员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为分享交流固废利用的技术与经验,促进工业和建筑固体废弃物在混凝土中安全、高效、合理的应用,研讨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砂石骨料网愿与行业有识之士携起手来,共同推进砂石骨料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助推混凝土产业链朝着绿色、稳定、永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