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试行工地建筑垃圾“零排放” 建渣破碎成骨料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5-03-27
摘要:3月26日,记者从成都市建委获悉,成都市将推广建设工地建筑垃圾“零排放”。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探索建筑垃圾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成都市建委结合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工程建设,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老道路拆除后的废旧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经过现场筛分和破碎处理,变成了建筑骨料,作为新建道路的基层加以利用。7000余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全部现场处置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城市建筑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如何让城市建筑低碳环保?3月26日,成都市建委举行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现场会。市建委透露,将在五城区、高新区及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项目中试行建设工地“零排放”,并逐步扩展至社会投资项目。
  
  在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工程建设旁,两台大型机器正在不停地对隧道工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一台自行式移动破碎机将拆除的建筑垃圾粉碎,直接传输进入另一台自行式移动分筛机处理,处理后的再生骨料通过四条输送带传送到四个吐料口,分别“吐”出粉料、细骨料、中骨料、粗骨料四种再生骨料。两台大型机器同时运作,很快建筑垃圾便“变废为宝”,成了用于铺设道路、广场基层、制作再生砖、混凝土骨料的建筑材料。
  
  据负责该项目的公司总经理刘永伟当场测算,原生骨料一方需要80—90元,而使用这种再生骨料则只需要40—50元。
  
  对此,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道路拆除后的废旧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经过现场筛分和破碎处理,变成了建筑骨料,又作为新建道路的基层加以利用。
  
  事实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单一品种排放量最大、消纳处置最困难的固体废弃物。以往的传统填埋方式对环境保护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去年,成都开始实行《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成都已有7000余立方米建筑垃圾没有向外运输,而是现场产生、现场处置利用,达到了《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提出的“零排放”目标。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