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泵程 远距离 机制砂 配制 泵送 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老煤洞特大桥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桥址海拔高度超过2100 m。该桥是内昆线重点工程之一,全长768.16 m,墩身为园端形实体墩和圆端形薄壁空心墩2种,7~14号墩墩高均超过50 m,其中9号墩最高,为82.65 m。该桥桥墩采用机制砂施工,为此开展了配制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对比试验,测试多项指标,取得大量试验数据,优选配合比,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泵送试验研究,终于获得成功。采用机制砂泵送混凝土,节省了远距离外购河砂的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 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制
使用机制砂配制C28混凝土能否达到技术指标,没有详细的资料可查;能否用输送泵远距离高泵程顺利泵送混凝土,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借鉴。C28级以上混凝土用机制砂配制,除强度合格外,还应做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弹性模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要使混凝土泵送施工能顺利进行,混凝土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泵性,即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易性、保水性,不易分离,这样才能保证泵送过程中不发生离析,不出现堵塞现象,顺利浇筑入模。
2.1 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室内试验情况
2.1.1 机制砂不同于河砂的特性
(1)机制砂经机械破碎制得,加工中有较尖锐的棱角,针片状及软弱颗粒含量多,硬度比河砂硬度小。
(2)机制砂颗粒级配较集中,1.25 mm以上颗粒一般占总量的45%左右(河砂一般占20%~30%),而0.315~0.16 mm颗粒仅占10%左右(河砂约占20%)。
(3)机制砂空隙率在40%左右,略小于河砂。
2.1.2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1)与河砂相同之处:筛分级配累计筛余量应符合区域砂级配要求,云母含量不大于1%,SO3含量不大于0.5%,轻物质含量不大于1%。
(2)与河砂不同之处:石粉含量(小于0.08mm颗粒)不大于10%。
2.1.3 现场机制砂的试验结果
(1)机制砂试验根据现场多次取样检验,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5.8%~8.4%,细度模数2.8~3.4,属于中粗砂,其他试验项目均满足试验规程要求。
(2)机制砂中大于5 mm颗粒含量不超过10%,如果5 mm以上颗粒含量过多,会影响粗骨料级配,拌制的混凝土容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偏差大,其弹性模量、徐变、收缩和线膨胀系数也受到影响。在泵送混凝土中较明显的是,如果5 mm以上颗粒含量多,则很容易出现堵管阻塞现象。
(3)混凝土用砂率。合理选用砂率,能使拌和物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保水性和可泵性,砂率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在混凝土配制中应准确选择最佳砂率、机制砂经试验一般为粗砂,且现场加工的机制砂,砂石含量占比例较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增加用砂率,泵送混凝土砂率应控制在45%~55%之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C28级混凝土砂率应取50%~55%为宜。砂率偏小,会造成配制的混凝土粗糙,不易搅拌,振捣,坍落度低,产生泌水、离析,不易输送,灌溉的混凝土易出现蜂窝,表面气泡多,不光;砂率偏大,又会造成坍落度大,水泥过剩,混凝土强度质量差且强度不均匀,收缩性大,混凝土表面易出现裂缝,弹性模量低。
(4)混凝土的和易性。机制砂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影响明显,在配合比设计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保水性、稳定性和可泵性。通过试验得出,在混凝土标号相同、水泥用量相等、水灰比及砂率相同的情况下,机制砂比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坍落度低,不易拌和,振捣不易密实,离析现象严重。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可泵性,必须掺入外加剂和外掺料,水泥用量比同等河砂增加8%左右。
(5)石粉含量。在实际应用中经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石粉含量适当,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且对拌和物的和易性、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有利,可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容易捣实,减少气泡,提高混凝土表面光滑,但要控制含量,若石粉含量过高,会造成混凝土收缩性大,易产生裂缝,强度低,抗拉、轴压、弹性模量等均受影响。石粉含量按试验规程要求,不大于10%,施工中取6%~10%。
2.1.4 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见表1)
注:碎石5~31.5 mm,外加剂掺量为1%。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