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生机勃勃,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有资料显示,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每1万㎡就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600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生机勃勃,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消耗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有资料显示,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每1万㎡就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600吨。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4)》也指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仅为5%。当前,如何科学地消化掉建筑垃圾,生产出环保型新产品,实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是业内专家、企业的主攻方向。
绿色施工,从源头促使建筑垃圾减量化
据业内人士介绍,工程设计阶段的疏忽造成返工、建筑材料的性能低下、施工工艺落后以及对材料处理不当等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为此,国家在施工管理方面发布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部分城市和企业也出台了相关标准。在施工投标阶段,国内一些建筑要求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要求。
据中建八局西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亚军介绍,经过近两年的推行绿色施工,通过降低垃圾排放、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等管理措施,成都银泰中心项目截至目前垃圾排放量为70吨/万㎡,与传统施工现场排放量相比,降低了86%。
赵亚军认为,垃圾减量化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文明施工,同时也并非一味的增加施工成本,相反合理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不仅仅能够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排放,同时也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做好前期分类,研发专用装备
建筑垃圾原料复杂,而且其成分和含量随着建筑结构的类型、建筑物的用途、施工技术以及所采用的材料等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进行分类将对处置设备造成危害。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认为,其实建筑垃圾跟生活垃圾一样,如果前期分选的好,对后期产品的生产、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等,都有关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家的建筑垃圾是没有做到分类,都是混在一起,甚至里面还混有生活垃圾,这给后期处置带来很大的困难。”
据了解,对建筑垃圾的分选,包括前期分选和后期分选。前期分选一般用人工分解的方式,后期分选主要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风选,一种是水选。
“建筑垃圾的处置设备,主要是沿用传统的矿山机械设备,并在破碎、筛分的基础上加了分选设备,并没有专门针对建筑垃圾这种成分和形状复杂的原料来设计的比较成熟定性的生产线,目前还是需要解决的,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努力的。”陈家珑强调, “如果没有很好的装备,我们的生产效率就不会提高。”
赵亚军表示,分类在施工现场并不是一个难题。他说:“分类也不一定要越细越好,有人说英国分成十几种,日本分成二十多种,我觉得应结合国情,企业的管理水平,项目情况等进行分类,因地制宜,就地消化。”
企业应提高再生产品附加值,政府要确保再生产品的市场出路
当前大多数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企业都在生产路面砖,而一般路面砖的附加值和价格都很低,而这种项目的首期投资却非常大,这种矛盾怎么解?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定要提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
在近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斌指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核心与终端是再生产品的出路问题。
“当企业的产品经过提质优化进入绿色建材领域后,更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对此,他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强力推进再生产品在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共同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这条绿色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是95%,2013年许昌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了全国人居环境奖。许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赵伟业表示,作为建筑垃圾的处理,资源化利用首先还是需要政府重视。
他在论坛上介绍经验时说,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比如,市委市政府与各部门定期研究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专门成立了建筑垃圾办公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立了许昌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实施细则、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意见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第二是要强化管理,建筑垃圾管理主要采用部门联动的方法,许昌市成立了领导组,组织城管、公安、住建等等对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特别是对建筑工地,建筑垃圾运输企业。
此外,为了扶持建筑垃圾处置企业,许昌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意见》,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积极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垃圾再生砌块、再生砖在房屋等建筑中的应用,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新建工程时应回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真正实现产业化利用
记者了解到,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的企业,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三大环节:首先是保证建筑垃圾来源,将建筑垃圾送到企业处理,而非随意倾倒;其次是再生产品的出路问题。一些企业家表示,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毕竟是新产品,市场接受起来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出台政策加以推广应用。比如,政府出资的工程要先做表率,必须带头示范使用再生产品。新产品总要有被接受的过程,等到真正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政府可以再撤出。
同时,中间环节应解决用地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置用地应有相应规划,建筑垃圾处置是储存、加工的过程,也是垃圾消纳场,垃圾存放需要用地,而且用地面积还不小。政府应帮助解决用地,要给建筑垃圾堆放的场所。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是一项公益事业,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陈家珑说:“政府不能光建食堂,不建厕所。”他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难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实现建筑垃圾处置产业化,政府要保证其他两个环节的顺畅运行。当前,政府应在垃圾来源、市场出路以及中间环节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此产业链才能打通,实现真正产业化利用。
陈家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政府必须保证再生产品的销路。他建议政府将建筑垃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节能减排规划。
国内案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就地处理虹桥枢纽10平方公里内房屋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用建筑垃圾制备道路结构层材料在枢纽市政道路中广泛使用。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工程:国家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年处理200万吨昆明城中村改造建筑垃圾,制成道路材料、墙体材料、复合材料等,回用于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新机场建设中。
国外经验
日本政府在1977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并在2002年开始实施《建筑材料循环法》,将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
美国政府出台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其做法有四种:一是综合利用,二是分级处理,三是高级利用,四是法律规范。
德国建筑垃圾处理的回收利用率在86%,目前德国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进行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年营业额超过20亿马克。德国政府在废弃物法增补草案中,将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比例做了规定,并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征收存放费。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