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未来三年加速生态修复 开展664处露天矿山治理行动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14-10-21
摘要: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综合治理,要通过着力抓好6类、22项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是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
  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综合治理,要通过着力抓好6类、22项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是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目标。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既是河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全国大局的需要。”河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河北必须走绿色崛起之路。
  
  “《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河北生态环境渐入全面恢复期。”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吕竹青告诉记者,根据《意见》要求,河北省今年要着力抓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河流水网建设、建设张承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等4项重点工作。同时,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绿色河北攻坚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等15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
  
  “如此大规模、多领域地推进生态修复不仅在河北省是首次,在全国也难找到先例。”河北省环保联合会副会长、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张忠民对记者说,实施生态修复不仅是还生态环境的欠账,更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和优化河北生态空间,从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强化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做好“水”字文章
  
  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2013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省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比例超过30%。同时,河北省水资源匮乏状况仍在持续,2013年平均降水量和蓄水量均比同期减少。
  
  “《意见》的出台使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这两大困扰河北省水环境的两大难题有了解决路径。”河北省环保厅水污染防治处处长孙京敏说。
  
  如何破解两大难题?《意见》提出对策: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河流水网建设和污染治理,保护和恢复重要湖泊湿地。
  
  针对水资源短缺,一要“补”:南水北调汛后主体工程通水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是今年的重点项目之一,河北省投资250亿元,加快建设输水工程线路2020公里,确保2014年汛后主体工程通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年底开工,其中河北段398公里、引水量6.2亿立方米,实现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1亿立方米。
  
  二是“治”: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总投资74.5亿元,在49个县(市、区)通过调整种植模式、严格地下水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到2017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04.1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由142.6亿立方米降低到129.1亿立方米。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将重点对全省14条重污染河流进行治理。同时,实施污水治理及管网建设、污染源整治、地下水源地保护、流域绿化、水质净化等193个重点项目。到2017年,全省主要干支流、主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城市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地表水环境状况显著改善。
  
  北戴河是河北近岸海域污染治理的重点,《意见》提出,2014年,实施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侵蚀岸滩修复等10类72个项目,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北戴河浴场沙滩宽度不低于30米。
  
  对于素有“华北之肾”美称的白洋淀,《意见》为其划出生态红线,提出到2017年,确保入淀的水源达标;淀区村庄边界不能再外延侵占湖面;划定生态红线28700公顷;确定淀外县城及镇、村开发边界;淀内四面环水村居民外迁。对于具备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衡水湖,要加快实施湖区治理、除涝河道治理、周边河道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截污、中干渠引水线路等5项重点项目。到2017年,实现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以上,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
  
  唱响“绿”色音符
  
  森林覆盖率达32%
  
  “按照《意见》要求,河北省近期目标是到2017年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2%;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增加到98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以上。”河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自2014年起每年要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截至目前,今年共完成造林绿化359万亩,占全年任务的85.5%。
  
  从2005年的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3.25%,到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8%,绿树浓荫正在为燕赵大地铺上生机勃勃的色彩。
  
  围绕推进绿色河北攻坚行动,《意见》指出,对于成片建设森林,力争到2017年在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新增造林200万亩以上。同时扩大湿地面积,在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洼淀湿地加快实施退耕还湖、退场还湖。到2017年,初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长效机制,实现重要湿地生态补水常态化,湿地功能基本得到恢复与保护。
  
  同时,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造林项目,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和沙化土地治理。2014年完成工程造林200万亩,到2017年,争取完成工程造林800万亩。
  
  《意见》还提出,要进行山体修复,2014~2015年,重点对铁路、高速公路两侧两公里以内,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邢台、邯郸市建成区周边3公里以内,山区县城建成区周边两公里以内及各地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地带的664处露天矿山,集中开展治理攻坚行动。
  
  共创“联”动机制
  
  与京津共建生态过渡带
  
  站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桃山营林区北眺,十几公里远处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的南沿,一片片裸露的沙丘随处可见;而在身后,桃山林场20多米高的落叶松林郁郁葱葱、密不透风。
  
  “我们林场160多万亩的林地绵延一百多公里,树起了一道为京津阻挡风沙的绿色屏障。”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副局长赵久宇说。
  
  再造“绿色河北”——从绿色生态屏障到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建设,从绿化造林到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全面启动下的大背景是山水相依的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河北省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王中朝谈及《意见》时,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王中朝表示,《意见》的出台不仅是河北自身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更是依托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局。
  
  记者注意到,《意见》中特别强调,河北要与京津共同编制生态过渡带建设规划。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科技大学教授郭斌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区域生态重建带来一次历史性机遇,因此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一张“生态蓝图”管到底,3项协作机制做到位。从这一点上看,河北出台的《意见》指导思想明确,定位明晰,可以说起了个好头。
  
  谈及河北作为生态涵养区的定位,郭斌说:“生态涵养区当好生态屏障,保持水土,保住绿色,使命责无旁贷;但是生态涵养区也要过日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理应得到适当的生态补偿。”
  
  “感谢河北供水,天津已连续5年每年拿出两三千万元,给予补偿。”天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刘洁说。今年2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津冀两省市联合调研,拟参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两地水环境补偿基金,额度为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亿元,天津、河北分别出1亿元。双方还商定,河北合理控制库区人口。到2018年底,严格控制库区网箱养鱼,彻底取消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投饵养殖。
  
  郭斌认为,生态补偿分两部分:一是对生态区保护环境的补偿,二是对生态区失去发展机会的补偿,天津市对河北水资源的补偿就属于后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生态恢复工程繁复浩大,时间跨度长,涉及多个部门及地区,最终效果还是要看如何确保《意见》有效落地。对此,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小江强调,必须要强化绩效考核。《意见》对此也有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选拔任用、离任审计相挂钩,实行严格的问责和奖惩。
  

  “让绿色GDP成为考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必须调‘绿’考评,将生态保护作为约束性要求纳入考核。”王晓江说,“生态与发展,核心问题还是政绩观的转变。”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