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市场的BUG

来源:中国新时代
时间:2014-08-08
摘要:近两年,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最火爆的词,由此也引发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作为与绿色建筑关联最紧密的房地产商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纷纷将目光瞄准到绿色建筑上,企图在绿色地产上掘到一捧金。一时间,各地绿色建筑市场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近两年,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最火爆的词,由此也引发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作为与绿色建筑关联最紧密的房地产商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纷纷将目光瞄准到绿色建筑上,企图在绿色地产上掘到一捧金。一时间,各地绿色建筑市场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环境问题倒逼绿色建筑热潮
  
  所谓绿色建筑,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以上。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第一领域。
  
  而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在2013年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能源消耗减少60%,建筑材料使用减少一半,用水消耗量减少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0%。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显而易见,绿色建筑是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和预防我国建筑领域产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成为各地地方政府与地产商共同面对的任务。
  
  绿色建筑在国内并非新兴事物,早在十几年前,国内不少高端房地产企业试水绿色建筑领域,他们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造了一批经典项目,成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先驱代表。
  
  近十年中,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和规定。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绿色建筑开始在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2013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全国性的大规模绿色建筑行动开始;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把绿色建筑行动引入保障房建设中。
  
  中国正在掀起一股绿色建筑建设狂潮。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示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年初的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中国的绿色建筑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14年预计将新增绿色建筑1.7亿平方米。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将成为减轻全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是,很多其他国家都在想办法绿化既有城市,中国却有机会从头打造全新的可持续城市环境。
  
  在我国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城镇化建设中,绿色建筑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研究所电气总工程师吴晓海指出,这几年绿色建筑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商业地产开发,还是公共建筑,越来越注重对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打造符合时代潮流的绿色建筑成为很多地产商的工作重点。
  
  吴晓海介绍说道,由他们团队负责设计的新疆吐鲁番新区建设,正是运用了绿色建筑的理念。“我们结合当地气候文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优势,研究了太阳能光电、光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综合应用,发展城市绿色建筑及绿色交通体系。这是一次对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吐鲁番新区绿色城市已经建设完毕并且投入使用。“正是因为有了这次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的案例,我们又接到了其他城市的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吴晓海指出。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根据2012年5月7日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我国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超过30%。
  
  繁荣背后的隐忧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绿色建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随着大规模的建设,各种问题开始浮上水面。
  
  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比较早就提出了绿色城市的概念,并在城市规划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在业界人士眼中看来,这样的决定充满矛盾性。加拿大建筑设计公司IBI集团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刘嘉峰指出,崇明岛采用了西方绿色城市主义的形式,同时又想变成中国农业小镇的可持续方式,这充满了矛盾。该项目目前进展缓慢,外界亦担心会形成下一个“空城”。
  
  而其他一些已经建设完成且号称绿色生态城的项目,从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看,其内部配备是完善的,但其周围环境却并不如意。比如,曹妃甸生态城周边包括首钢在内的大型工业基地、煤场和船运码头等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生态城内部精打细算,绿色低碳,外部环境却很粗糙。
  
  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少地产商在开发的建筑中运用多种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甚至出现了技术“堆砌”,众多地产公司以“科技系统”的项数来一较高下,给外行人造成了眼花缭乱的景象。
  
  在越秀地产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转州看来,这是绿色开发的误区。他说,绿色不是新技术、新科技的堆砌,当前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公共建筑,运用空调节能、照明节能、围护结构节能等技术手段并不是不好,但是单一依靠这些技术来实现绿色技术,成本的花费还是客观存在的。绿色地产要追求人、环境及利润的平衡。
  
  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康健教授则指出,“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目前国内绿色建筑业有些太时髦了,大家好像是在追逐名牌一样,纷纷把绿色建筑这个牌子贴在自己身上。英国已经度过了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在平时的设计中,肯定会一致考虑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节能,但是没有像目前中国搞得这么概念化。我认为中国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不仅要努力开发一些具体的技术,更要全面地考虑绿色建筑对整个建筑业、对整个国家发展的影响。不应该只是放一块太阳能板,产生点沼气,就标榜自己节能、绿色了,这是比较狭隘片面的观点。”
  
  一位多年从事建筑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绿色建筑在地产圈里很火,一些地产商借“绿色建筑”概念不断炒作,但实际上很多建筑过程都是违背绿色概念要求的,比如缺乏绿色施工理念,资源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环保建材、可再生回收的建材使用比例很小等。
  
  全球知名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环境服务部总监薛建曾指出,我国绿色建筑运营水平不高,源于长期以来的“重建轻管”,其中有体制问题,也有运营机制问题。建设者只是追求建成了多少绿色建筑,而不去承担运营的责任;管理者则是被动地去运营、管理绿色建筑。从经济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在低物业收益的状态下,不少物业管理机构其实是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负担,常因某些理由不时停用一些绿色设施。
  
  因此,他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长期的评价系统,要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控制和监督。不能仅仅考虑建筑的静态状态,而是要在整个运营、维护过程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国内绿色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则表示,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需关注质量控制、人员培养、技术运用、创新实践等诸多问题,相关立法和政策需要走在前头。绿色建筑目前正在靠激励性的手段推动,今后将会通过强制性手段推进。如果按相关规划推进,绿色建筑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