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亮出节能环保等新“三驾马车”

来源:和讯网
时间:2014-03-25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而苦恼。然而,近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让人眼睛一亮,中国经济终于找到了未来7年(2014-2020年)的可持续增长动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为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而苦恼。在传统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从25%降到17%,消费从17%~18%降到10%,出口更是从30%~40%降至-20%。长期以来的投资拉动“造就”了遍地雾霾,因限制“三公”消费,以及高房价、教育医疗的高额开支,使百姓不敢消费,而外需更是难以指望。然而,近日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让人眼睛一亮,中国经济终于找到了未来7年(2014-2020年)的可持续增长动力。
  
  “规划”明确提出“三个1亿人”和两个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比重从52.6%到60%,城镇户籍人口比重从35.3%到45%。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户籍人口城镇化,只有解决户籍问题,才能让落户者真正享受到城镇居民所能享受的一切待遇,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否则,像前些年那样,2亿多农民工在城里生活在城里工作,可城里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均与他们无缘。十几年来,每年一两千万农民进城,每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的所谓城镇化,GDP是上去了,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崛起再崛起,可这一切却同它们的建设者无关。相反,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越来越大,“地”城镇化了,而“人”没有城镇化,这甚至成为当今一切矛盾的焦点。恰如“规划”所指出的,“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只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
  
  与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不同,“规划”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三大目标,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基础设施,三是资源环境。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将达到99%;城镇常住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将从目前的66.9%提高到90%;城镇常住人口的保障房覆盖率由目前的12.5%提高到23%;等等。作为基本服务,当然是由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买单,规划承诺“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基础设施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除此之外,还有城市公共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宽带接入等多项量化指标。而在资源环境方面,如绿色建筑占新建筑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5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国标比重将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等等。
  
  由此我们能否把以上三大目标视作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以服务业为主的大消费(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房)拉动;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投资拉动;以建设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为主,节能环保等产业转型拉动。简言之,新型消费、新型投资、节能环保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新”三驾马车“。
  

  问题是,规划还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要真正付诸实施,还要直面许多困难。随便举一个例子,13亿~14亿人口的23%,即近2亿人住在保障房里,土地财政怎么解决?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放心保)分别达98%和90%以上,所谓”基本“者,又是什么标准?目前农民人均月养老金仅为81元,也算”基本覆盖“?尽管如此,作为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国家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终于开始启动了。如果说满世界的MadeinChina主要是创造供给的话,那么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真正创造需求。我们期待着规划能尽快变为行动。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