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动批”商户的实际反应来看,对清理搬迁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
央企总部外迁作突破口?
在北京要疏解城市功能、产业的同时,周边也在接洽、试图承接北京的这些功能转移。
1月16日,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已跟河北进行了深入研究,河北现在提供了多个备选搬迁地以接纳北京计划外迁的商贸流通市场,包括廊坊的永清县、固安县,今年上半年将确定“动批”搬迁选址,有消息说保定和张家口也在备选之列。
不过,并非北京想疏解的就是外地想承接的。天津市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其所在机构在去年10月即按照天津市要求拟定了一份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方案,确定了金融、贸易、央企总部、医院、高校等10个承接产业方向,得到天津市委书记批示,并要求尽快落实。
这位天津官员曾多次到北京谈产业承接,去金融街、中关村谈对接、签协议,但对方要么不愿意迁,要么迁了也白迁——不要说政府间签了协议,企业就一定能过来,即使是一些注册在天津的企业,主要办公也是在北京,尤其是金融业。以余额宝为例,其注册地在天津河西区,但在河西只有六七个员工,大多数员工办公在北京。甚至连天津政府投资的一些金融企业,“大头也是在北京”。
所以,该官员认为,北京功能疏解最可能“动”的是央企总部,再就是容易聚集人口的商贸市场——但商贸市场牵涉众多商户利益。
“央企是政府计划经济的产物,政府可以对其调控。而且,央企总部在北京,其实给北京税收做不了多大贡献——大头是国税,如果迁走,对北京无所谓。”该天津官员建议,一些非关键性、局级央企的总部没有必要都放在北京,如果中央决策迁走20家央企总部,可以为北京减少50万人。
杨开忠也认为,除了一些对国际经济有影响力、控制力的央企总部外,可以适度迁移部分央企。
建设京外行政文化新城?
杨开忠认为,北京城市功能转移,承接地主要是首都经济圈内为主,河北和天津都在争取,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也可能成为北京功能转移的一个承接地。
就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责任而言,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都有责任。“中央可以将一部分不代表中国在所在行业全球竞争力的科教文卫机构适当迁移;北京市在中央已有这类科教文卫机构的情况下,不能自成体系、再搞一套、重复建设,而应以利用好中央在北京已有的学校、科研院所。”杨开忠说,从缩减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角度考虑,可以学习韩国新行政首都世宗,选择一个离北京80至100公里的地方高水平、高起点建设一个行政文化新城。
杨开忠认为,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可以重点在第二类,也就是公共部门迁移上下功夫。“这类科教文卫机构,由政府举办,其区位是由政府决定的。”杨说,这些机构并非都是首都核心功能的支撑,可以适度选择一些外迁。
这些机构对于北京人口聚集却“贡献”很大。比如,每年仅外来人口就医达到5000万人次。这也是造成中心城区交通、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原因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一位官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北京关于产业外迁的方案还没完全成熟,但大的方向是“挪工业、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资源”。
该官员称,“北汽第四工厂可能会挪出来”,北京也已经规划在东坝、垡头等五环沿线建设一些医院,但目前还在选址阶段,规划建设尚未开始。
“北京人口聚集、交通拥堵是有原因的,所以首都功能疏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而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该官员说。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