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水泥进军大陆十年来,在水泥环保事业上不断刷新业绩。在董事长辜成允的带领下,台泥将环保打造成为水泥这个曾经是高污染行业的“杀手锏”。这得益于台湾水泥不断创新的理念,更得益于一个家族数十年来“拥抱环保”的情怀。
2014年对台湾水泥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年是台湾水泥进军大陆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来,台湾水泥不断奋进,在水泥环保事业上不断刷新业绩。虽然与其他同行相比,台泥进军大陆相对较晚,但在董事长辜成允的带领下,台泥却将环保打造成为水泥这个曾经是高污染行业的“杀手锏”。这得益于台湾水泥不断创新的理念,更得益于一个家族数十年来“拥抱环保”的情怀。在这种情怀的包容下,台泥为水泥行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生的大门。
在行业前沿寻求突破
2013年底,被称为水泥行业“最严环保标准”即将出台。12月8日,国家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在2013年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透露,水泥行业“窑尾窑头的氮氧化物达到400毫克/立方米”。这一标准的出台,让水泥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而在此前,科技部于3月份出台《了“十二五”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直接指明了CCUS产业(碳捕集)未来商业化导向。同年5月,发改委也下达了《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被业内视为国内首部碳捕集产业规划。一系列针对水泥行业的政策和标准的发布,不仅提出新的要求,也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看到《规划》中“CCUS产业”,辜成允笃定,台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来了,多年来的“厚积”迎来了“薄发”的时刻。
对于致力于环保的台泥而言“CCUS”并不陌生,早在2011年7月,台泥的“CCUS”项目就在台泥和平厂破土动工,这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示范点——1.9MWt,超过西班牙CSIC1.7MWt(2011年建立)、德国Darmstadt大学1.0MWt(2011年建立)。截止目前,台泥和平厂的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先导试验厂已经初见端倪。该厂采用台湾工研院研发的碳回路捕获技术,二氧化碳捕获量约每小时1吨。在台泥的规划中,台泥和平厂CCUS项目预计2016年计划建成30MWt,每小时二氧化碳捕获量为15吨。2020年将建成每年可捕获300万吨二氧化碳具有商业化规模的捕获厂。
CCUS项目的开发,让台泥站在了行业的最前沿,这得益于数十年来的环保积累,和“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这个核心理念的传承。
环保理念的起源与传承
“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是辜成允一直挂在嘴边上的话,也是台湾水泥所秉承的环保理念,是台湾水泥60年来发展的精髓所在。而这个理念的起源还有一段故事。
早在20多年前,当时台湾水泥的老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在台湾的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关于水泥行业的报道,标题非常刺眼“水泥是环保污染大户”。这对一手创立台湾水泥的辜振甫先生打击很大。当时正值台湾关注苛收环保税收的问题,在这个档口,如此一篇报道让水泥企业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思索再三,老先生敲定了想法,并把辜成允叫到办公室说:“社会上对水泥业这样不谅解,从今天起我们要改变大家对水泥业的看法,要从环保污染大户转变成环保模范,进而变成环保尖兵。”
从那以后,台湾水泥对环保的思维和看法彻底改变了,针对环保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这也成了台泥“环保是责任,不是成本”的源头,正是这样的理念让20年后的台湾水泥彻底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
“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在辜成允看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念,而是一种态度,一种让水泥行业发展为绿色产业态度,辜成允曾不止一次表示,在环保的问题上,台泥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不回避,主动去接受。秉承着“真心做环保”的台湾水泥在把“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的理念内化了之后,通过“两步棋”实现了“绿色崛起”。
第一步棋,厂区内端对端的环保工作。
台湾水泥对旗下所有水泥进行进一步规划,重新调整节能减排、余热发电、脱硝。水泥是大宗物料,进出都对当地交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台泥在华南的市场的推出了“黄金水道”的运输方式,暨尽量以江运方式排解陆路运输对交通本身的冲击。
第二步棋,跨业协同和循环经济的操作。
目前台湾水泥在跨业协同和循环经济已打造的非常完备。台湾水泥在台湾拥有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能够处理台湾1/5的生活垃圾,可谓是环保行业的先行者。2001年~2010年,台湾水泥协助台湾处理电子业产出废溶剂11万吨,处理氟化钙污泥13万吨,每吨水泥处理其他废弃物100千克~300千克。台湾水泥一方面为社会解决公害,一方面也可以把废溶剂等当作替代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台湾水泥以新式、科学生产工艺,使矿渣废料得到再利用,水泥窑炉高温可以处理包括电子工业废弃物在内的所有有害垃圾,从而达到零排放,将水泥产业变成绿色产业。
不仅如此,台湾水泥在工厂协同处理台湾工业废弃物上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台湾水泥“三合一”的和平水泥厂是辜成允的骄傲,因为这是一个从绿色矿山到台湾的“黄金水道”海运全面规划的一个水泥厂,与火电厂建在一起,除了二氧化碳以外,从脱硫到脱硝完全零排放。通过“两步棋”,台湾水泥的成为水泥行业内的环保领军企业。
左手责任,右手商机
2009年,哥本哈根的国际气候峰会让“节能减排”成为了国内企业“喊最响的口号”,可目前国内所倡导的“节能减排”,只不过是降低了二氧化碳(
CO2)的排放,但根本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台湾水泥投身节能减排前沿科技,就是为了积极地去把二氧化碳在排放过程中捕捉下来,甚至封存,这样可以促使CO
2真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台湾水泥和其他水泥集团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比台湾水泥大的企业都不去做碳捕集,没有人愿意把一部分的获利投入到环保前沿科技,台湾水泥是真的愿意去做。”在辜成允看来,碳捕集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商机。台湾水泥积极地投入环保产业,希望发展前沿科技,不但能够体现台湾水泥的环保理念,也能够创造未来碳捕集商机的可能性。
目前而且不是只有水泥业可以做碳捕集,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碳捕集的工艺真正做到商品化,所有排放CO
2的行业都可以做,这所产生商机是无限的。
以世界工业发展来讲,唯一没有CO
2排放又能够提供廉价的能源的做法只有核发电,但在中国,火力发电还是个主流,这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CO
2的排放,所以投入碳捕集不仅能够服务于水泥业,也能够服务于其他燃煤或燃油的行业。目前台湾水泥与台湾工研院在培养一些特别的微藻技术,这些微藻是通过纯化后
CO2为肥料养殖的,这些微藻经过加工提纯可以做化妆品,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当今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物种的破坏远超过后期保育的速度。很多企业都谈环保、谈保育,但真正愿意花钱落实的企业不多。台湾水泥充分认识到气候变迁会对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议题——每生产1吨水泥就要向大气成排放880千克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辜成允带领台湾水泥身先士卒,积极寻求合作,用实践的方式真正落实台湾水泥的环保观。就像辜成允所说的,前沿科技试点大家不肯做,那么台湾水泥来做,并且台湾水泥希望能够成果共享。
台湾工研院绿能所所长童迁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碳酸钙是水泥的主要原料,运用钙循环捕捉技术与水泥生产流程结合,是最能创造效益的商业模式。与台湾水泥的合作是国际首创,一方面可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可透过天然石灰石循环方式捕获二氧化碳,提高情节上产的程度。这样的商业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将二氧化碳的捕获成本降低,提高了未来系统整合和商业应用的可能。
在辜成允看来,台湾水泥投入环保前沿科技不仅是为了自己,在他心里有一个梦,那是“绿色水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水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保问题,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但正如辜董事长在国际水泥峰会上所说的:“绿色水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梦存在我们的心里,每一天,我们每一个水泥企业、水泥人都能够积极奋进的话,我相信这个梦一定能够早日达成!
链接:
碳捕集:又称碳捕捉(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是一种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并且加以合理利用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和使用四个环节。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据研究,此项技术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至90%。良好的碳减排效果使大规模实施CCUS成为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战略之一。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