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化解过剩产能路线图敲定 5年建立化解长效机制

来源:新华报业网
时间:2014-01-13
摘要:“国家划定的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和电解铝,但我省由于电解铝仅有1家年产10万吨的企业,因此只有四个产能过剩行业亟须化解。”在昨天召开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做了如上介绍。据悉,此轮化解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将过剩行业的产能规模调整到合理水平,遏制盲目扩张。

“国家划定的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和电解铝,但我省由于电解铝仅有1家年产10万吨的企业,因此只有四个产能过剩行业亟须化解。”在昨天召开的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做了如上介绍。据悉,此轮化解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将过剩行业的产能规模调整到合理水平,遏制盲目扩张。


现状:产能利用率偏低


据介绍,江苏作为我国第一工业经济大省,除电解铝行业外,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4个行业均不同程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且四个行业中除水泥熟料外,产能利用率均低于正常水平。

以钢铁行业为例,虽然江苏省钢铁行业生产规模、装备水平、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等均居国内前列,但产能总体偏大,利用率偏低,生铁、粗钢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7%和76.3%;同时区域布局不够合理,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仅为10%,而城市周边却布局了20%的产能;产品档次也有待提升,目前低档产品占20%左右,而高附加值、高性能的冷轧薄板、涂镀层板和硅钢等则需大量进口。此外,产业集中度也不够高,全省炼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仅有沙钢和中天钢铁2家。除此,船舶业也是江苏省传统的优势产业,但由于江苏省船舶约90%以上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位,船价大幅下跌,船舶产能特别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随即出现了过剩。


原因:粗放发展过度倚重投资


江苏社科院教授葛守昆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也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世界各国不同时期都出现过产能过剩。近10多年来,我国先后出现过三次产能过剩,但这次产能过剩与上世纪末和2005年前后发生的两次过剩相比,规模更大、领域更宽、时间更长,原因也有所不同。


具体到江苏来说,一是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二是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三是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四是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


目标:5年建立化解长效机制


王志忠表示,江苏省将通过5年努力,初步建立起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过剩行业产能预警体系和监督机制;使严重过剩行业的产能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产业布局基本合理,产能结构得到优化,产能利用率趋向合理;提高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具体的行业化解指标中,钢铁将压缩700万吨产能,约占现有产能的6%左右。江苏省将通过鼓励100万吨产能以下的9家企业率先压缩淘汰,整合部分企业搬迁到沿海地区提升发展,推动企业兼并联合、整合分散产能、搬迁城市钢企等措施,实现这一目标。水泥压缩1000万吨产能,占现有产能的4%。据了解,压缩1000万吨水泥产能后,可使现有产量水平下的产能利用率上升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需压缩300万重量箱产能。这个目标值占全国淘汰落后2000万重量箱目标的15%,应该是江苏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船舶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省船舶产能压缩1000万载重吨,先进船舶制造能力保持在2500万载重吨。虽然国家没有对化解产能过剩提出量化目标,但江苏省依然设定了目标值,这既是市场倒逼,也是主动作为。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