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是中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之一,绿色建筑也被视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去年年底以来,国家以及省市政府关于促进绿色建筑的政策相继推出,绿色建筑即将进入高成长期。
“距上次参加高交会正好7年,绿色建筑从概念变成现实。我们不再认为它是‘高富帅’,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谈及刚刚闭幕的深圳高交会,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王向昱如此表述。在本届高交会上,一个集大成的“绿色之家”展现了深圳绿色建筑的实力,而这些技术都来自于已有应用。而在7年前,第一次亮相高交会的绿色建筑还只是对于未来的畅想,那时候的主题定位为概念展。
建筑是中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之一,绿色建筑也被视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去年年底以来,国家以及省市政府关于促进绿色建筑的政策相继推出,绿色建筑即将进入高成长期。
好而不贵:保障房建成精品
高交会上的“绿色之家”,技术模板很多来自龙悦居——深圳目前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在绿色建筑领域,龙悦居是一个获奖大户,一至四期均得到绿色建筑的国家和深圳地方双认证,三期一栋更是拿下国家最高的三星级认证。
在设计者看来,龙悦居正是绿色建筑“好而不贵”的最佳例证。低成本的保障房如何建成高质量的“绿色之星”?“毫不夸张地说,龙悦居在小区环境、绿色节能方面比不少商品房小区都要好。”11月11日,龙悦居一期、二期的总设计负责人、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心总工程师麦重浪带着深圳商报记者实地探营时如此说。
“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什么设计都还没有做之前,绿色技术的团队就已经来现场踩点,考察声音、日照、噪音、现场地质情况等。”麦重浪说。
深圳市建科院总建筑师王欣表示,目前社会上对于绿色建筑有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绿色建筑很贵。实际上低星级的绿色建筑,也就是在采用绿色技术时适可而止的建筑并不贵。还有一个误区是对绿色技术的理解比较片面,很多人以为高精尖的技术就是绿色。实际上,绿色技术从价格上可以分为负成本、低成本、较高成本和高成本技术,比如自然通风有节能效果,就是负成本的技术。
去年年底,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奖励政策,文件规定达到二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三星级每平方米奖励80元,保障性住房基本保障一星级,到一定规模也给定额补助。
市场惰性:房不愁卖是主因
保障房能建成绿色建筑,但是众多地产开发商却一直缺少推动热情。从深圳目前的绿色建筑来看,高度集中在政府投资项目。不少人直言,眼下愿做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更多的是出于责任。从深圳现有的绿色建筑开发商来看,除了大型开发商之外,中小开发商对于绿色建筑的热情并不高。原因很简单,因为房子根本不愁卖。
杨洪祥是深圳最早从事绿色建筑的地产商之一,这位中银信置业董事总经理称自己“投身地产界十年多,就只做了两个项目,都是绿色建筑。”在他看来,绿色地产更多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杨的第一个项目是与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的小区桐林花园。
杨洪祥开发的第二个项目是中英街壹号,不仅通过美国LEED预认证金奖,还获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和深圳市绿色建筑铜级认证。11月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中英街壹号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太阳能园林景观灯等绿色技术和产品,还在地下车库预留了22个电动汽车停车位及充电设施安装位。
短板明显:后续运营鲜有“星”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1号文件转发了发改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绿色建筑行动目标完成情况落实到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随后,各地相继出台地方版方案,本月中旬出台的广东方案就规定广州和深圳的保障房都需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早在2006年,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要求新建建筑100%符合节能标准;今年5月,又在国内率先启动实施新开工建设项目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今年8月正式实施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更让深圳成为全国首个以法规形式强制要求绿色建筑全面普及的城市。
“强制标准是大棒,政府补贴是胡萝卜。快速推广绿色建筑,行政手段和市场激励需要双管齐下。”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做法在深圳得到很好印证。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绿色建筑建设项目已达120个,已建和在建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383万平方米;已有89个项目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13个项目获得国家三星级(最高等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深圳成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最大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绿色建筑创新奖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深圳建科院的王欣表示,有一项调研称2012年底全国有接近1000个绿色建筑,但大多只是拿到了设计标识,建成一年后以运营数据拿到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很多都不申报,并不是说一定达不到,而是认为项目已经完了,房子不是开发商的,剩下运营的事就不用管了。”王欣直言,国内比较好的绿色物业管理很少,运营方面是个短板。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