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趋势

来源:长江商报
时间:2013-11-19
摘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将“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称为影响21世纪进程的两件大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1979)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演化规律所提炼出的“S”形曲线(即“纳瑟姆曲线”),城市化过程分为起步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加速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成熟阶段(城市化率高于70%)三个不同阶段。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化率超过50%,表明中国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中后期,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将“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称为影响21世纪进程的两件大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纵观35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从人口城镇化层面看,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从土地城镇化层面看,城镇数量显著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展望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呈现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城镇化将进入质量与速度并重发展新时期。过去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工业化的推动,支撑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等低廉生产要素供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适龄劳动力供给人数呈下降态势,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减少,土地供求矛盾不断加剧。城镇化必须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方向转型,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成为发展重点。

  二是城镇化进程将走上以人为核心、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中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稳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的质量。

  三是城镇化进程必将推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在城镇体系、功能优化方面,有序推动县改市;对经济发达镇扩权强镇;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编辑: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