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绿色建筑 政府市场要共同发挥作用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13-11-15
摘要:当前江苏绿色建筑面积已逾2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四分之一。然而,即便在先行先试的江苏,绿色建筑的占比也不足8%。位于常州武进区的全国首个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或许可以显露出绿色建筑的喜忧现状。

当前江苏绿色建筑面积已逾2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四分之一。然而,即便在先行先试的江苏,绿色建筑的占比也不足8%。位于常州武进区的全国首个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或许可以显露出绿色建筑的喜忧现状。 


建筑工地变为“总装车间”


“当前粗放式、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使得与建筑相关的耗能已占社会总耗能的46.7%。”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梁浩博士说,绿色建筑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俗称“中国好房子”,它代表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2011年9月,武进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总投资逾180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链已在当地呼之欲出:投资80亿元的招商花园城已开工;中南建设(常州)建筑产业园项目入驻;“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9月签约;10月初,又与世界顶级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瑞典山特维克达成合作协议。 


只见高楼起,不闻轰鸣声。在中南集团住宅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借助大型机械,熟练运用配件装配房屋。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工厂造零件,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按标准生产好,建筑工地则变为“总装车间”。


武进区副区长陈虎说,绿色建筑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设计、施工、勘察,还涉及二产的绿色建材制造、节能环保设备建造,以及三产的房产开发、商务贸易、教育培训等,是闭合的产业链。他们重点规划发展绿色建筑科技与服务业、绿色建筑制造业、会展金融业等,“就像组合一架大飞机,所有进入绿建区的企业就是一个个小部件,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有机整合起来。” 


“中国好房子”好而贵  


梁浩认为,做产业集聚文章,可引导地方政府由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向依靠产业税收转变。政府对绿色建筑开发商给予土地出让金、税收等优惠,带动产业发展,产生税收,最终政府总收入可能不变。但相较于土地税收的快进快出,培植一个产业需要过程。 


“成本控制难!”中南集团常州分公司负责人胡勇坦言,因为应用规模较小,加上缺乏标准化设计,企业产能不能充分释放,1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化住宅成本比传统造价高出10%左右。所以,目前只是挑几栋楼“小打小闹”。  


此外,绿色建筑的配套效应、带动效应尚未真正形成,钢结构、全装修、外遮阳等建筑部品和配套产品应用相对滞后。“材料贵,买不起。”生产建筑用钢的天舜集团董事长姚圣法说,自己曾给一幢房子配备绿色建筑所需材料。“光一个外遮阳,全部配备就要几十万!” 


“中国好房子”好而贵因此而生。从在售的一些打着“绿色”标牌的楼盘看,其单价往往比相邻普通住宅高出数千元。


其实,推广绿色建筑多年,住建部已发现很多问题。“我们更多关注技术效益,重视怎么把楼盖得更好;开发商关心能不能创造效益,把房子卖得更好;地方政府则关心,能不能借此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梁浩坦言。


产业化还需顶层设计


“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看,绿色建筑成本应比普通建筑更低;从综合生态效益、居住舒适度考量,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省住建厅副厅长顾小平说,以住宅为例,全国绿色建筑一、二、三星的增量成本分别仅为每平方米60、120、300元。江苏已将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成品房等绿色建筑技术作为基本要求应用,测算下来,一、二、三星住宅项目成本增量每平方米分别约为25、70、150元。


“成本高,根源在于产业化推进迟缓。而住宅产业化是实现绿色建筑好而不贵的有效手段。”省住建厅住宅产业化调研小组做过细致调研,他们听到企业反映,国家推进住宅产业化已十多年,但至今没有一部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企业和社会缺乏方向感。住宅产业化必须标准先行,包括技术、产品部件的标准化,这些绝不能仅靠企业自行摸索。


“住宅市场化也已有20多年,但何为"好房子",老百姓并不清楚。因此,应建立健全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制度,促进明白消费。”课题组建议,加快培育政策洼地,对长期致力于绿色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优秀示范企业,在行政许可、信用评定、土地竞标、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顾小平表示,推广绿色建筑,政府需在规模化、制度化、集成化、体系化和社会化上做文章。梁浩认为,政府、市场“两只手”要共同发挥作用。“中央层面应把住宅节能减排,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评价体系及人才培养等,都需持续深入推进。”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