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必走大城市圈之路

来源:每经网
时间:2013-10-08
摘要: 中国需要降低发展成本,大城市圈,是民众用脚投票选出的、最实际的发展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将问题丛生。


从成本、偏好计,中国只能走大城市之路,走小城镇化之路费时费钱不讨好,得不偿失。


小城镇生活基础设施成本之高,远非书斋中人所能想像。笔者到安徽、云南等地,县城有高速公路通过,每个乡有省市级公路,从乡到村还要修公路,而一些三家村路远迢迢靠玉米、土豆养 活村民,修路之日就是亏本之时。有高速公路公司的老总大倒苦水,干线公路修完,所有的支线都是赔本线,不修又不行,有当地民众生活要改善,有政治任务压顶。


在云南曲靖的某些乡村,高原上有人力车载着土豆缓缓而行,头顶有白云飘过——住在这样的牧歌乡村,绝对不是田园幸福生活。高寒地带人们靠土豆、苦荞等为生,每家的几亩地只能让他 们活着,而不能让他们过得有尊严的富裕生活。加之当地缺水,平时需要水窖驻雨水,旱季稍长孩子们就得背着背篓来回三四个小时到山上背水,他们成长的经历就是种土豆、背水的空隙中 读书的经历。修到每个村的路全是亏本之路,多则数千万,少则上百万,都藏在上市公路公司的另类帐本里。


当地的县城倒是灯火通明高楼林立,走出县城就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县城房子没人买,周边乡村修亏本路,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用在让周边农民进城的城镇化过程中?


穷乡僻壤往往是环境涵养地,是黄河、长江的上游,如大城市的水库所在地,当地的经济开发使得这些地方成为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偏僻的三不管地带掘地三尺挖矿、吸引大型冶炼企业 ,在高原上有色金属企业肆无忌惮地向空中排放,如果哪个公务员及家属、事业单位员工敢向外透露,立马敲掉饭碗。


在某个发达省的水库,里面的水直供省城,水库周边居然大规模开发房地产,围了一圈别墅、度假宾馆等,对于笔者的环境疑问,当地官员的回答非常直白,我们保护水源下游不给我们补贴,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回想千岛湖水质一度下降,长江源头出现沙漠 植被,为环境涵养地的小城镇之路敲响警钟。


再回到高原上的土豆乡村,政府曾经进行过退耕还林、涵养水源行动,当地村支书表示当时人人高兴愿意退耕,谁愿意种土豆啊?可三年之后因为经费不济,退耕还林偃旗息鼓,村民们背起 锄头推起小车,继续过土豆种植生涯,有把子力气的外出打工。


无论日本、中国还是法国、韩国,经济较为集聚、体制较为相近、文化较为统一之国,大城市圈是经济增长的主导模式。


目前我国有几大都市圈,从人口的流向就可以看得出经济集约度,如西南地区的成都常住人口每年增长10 万以上:2012 年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417.8 万人,同比增加10.7 万人; 西北地区 的西安俨然成为重镇,人口与房价一起窜升。2012 年年底常住人口855.29 万,常住人口净增3.95 万人; 长江中游湖北一定围绕武汉这一九省通衢之处做文章——中国以北京作为轴心向外延 伸,而各个省又以省会城市为核心打造城市圈,成为全国模式的省内翻版。


以武汉城市圈,所谓 1+8 城市圈,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  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 总量。武汉2012 年末常住人口1012 万,同比增加10 万以上。


大城市圈的好处是土地集约利用度可以提升,交通、排水、治污、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设备可以大大下降,而人烟稀少的乡村可以维持中国的环境,可以建立中国的工业式农场经济。


按照9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15 年,36 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 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 万公里,污水越集中,处理效率越高。


理想主义者也许会说,中国可以建立生态型乡村,以沼气、废水回收等技术解决乡村污染,但中国乡村垃圾遍地,秸杆燃烧解决了十几年还没有解决的残酷现实,给了理想主义者沉重一击。 韩国通过新农村主义建立漂亮乡村,别忘记,韩国建立新农村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城镇化,人口向城市大迁徙。


中国人口以打工的方式进行自主选择,大小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城镇化指标,很可惜,城市化受到户籍等制度的严厉制约,甚至连小城市都敝帚自珍不放开户口,在大城市之间户 口壁垒森严。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村,形成了最浪费的经济发展模式,逼迫劳工回到原籍,并不能实现城镇化,反而造就了天然的贫困阶层。


中国需要降低发展成本,大城市圈是民众用脚投票选出的、最实际的发展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将问题丛生。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编辑:李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自:中国砂石骨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