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2016年建房子时,碎石子18-20元一吨,现在50-60元,还说利润低甚至亏,那钱涨给谁了?
也有网友说,什么都不要违反市场规律,高速发展现在到偿还的时候了。
网友留言表示:天道轮回,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超越发展,弯道超车,是个笑话,最后只能昙花一现。
面对现在的市场,有网友表示,世界上没有总是向上发展不止的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最符合大众的心愿。
一网友留言:我在浙江经营砂石加工厂,去年每天稳定2800吨,今年就2000吨左右都不错了,搅拌站都没生意!
也有网友更关心运输环节:广东、广西的船,这几年很难生存,比还房贷还可怕。
笔者就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综合一些行业同仁的意见和看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建筑用砂&建筑用石,谁的压力更大?
从市场需求来说,建筑用砂的需求量比不上碎石,通常砂和石的占比是4:6甚至是3:7;从来源方面看,建筑用砂来源更丰富:包括机制砂、天然河砂、海砂等,传统河砂开采区洞庭湖区域规划5年开采近10亿吨天然砂,平均基本每年向市场输出2亿吨左右,加上鄱阳湖以及长江其他支流的规划量,天然砂供应充足;另外,因为此前天然砂短缺,很多砂石企业调整生产线配置,甚至专门规划机制砂生产基地,机制砂产能大幅增加,所以建筑用砂面临的压力也会更大、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砂石市场&水泥市场哪个更难?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2023年水泥用量在20亿吨左右,砂石骨料用量在152亿吨左右。从体量上看,砂石骨料需求更大。但是从市场竞争形势来看,水泥是存量博弈,很少或者没有新增产能(置换、产业升级除外),而砂石骨料在现有供给已经略微过剩的情况下,还有大批产能在冲刺的路上,甚至地方政府还在不断加推(大型)砂石矿山,相比较而言,随着砂石行业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未来将存在重大隐忧。
另外,水泥行业历经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产量连续38年稳居全球第一。在这期间,水泥行业经历了工艺升级、环保升级、智能化改造等多轮竞争,有应对行业周期变化的经验。同时,在不断竞争升级过程中,水泥熟料的相关产品标准、生产体系、矿山建设标准、人才培养体系等都有统一可衡量的指标,行业已经十分成熟。反观砂石行业,才刚刚完成从生产工艺、绿色环保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且区域之间无论是产品质量、生产工艺配置、环保要求、矿山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现阶段高投资、严要求、低利润的整体形势下,缺乏应对市场下行的经验。
砂石市场何时能好转?
砂石骨料是建筑建材领域最基本的原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些年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
但是所有行业都不可能一直高速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大规模基础建设开始的时间甚至更早。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领域到顶之后下行是必然。
从目前宏观形势和市场现状来看,三五年内砂石骨料市场是不会好的,甚至有人悲观的预测要到2030年左右才会好转,砂石行业同仁要做好迎接长期挑战的应对准备。
砂石骨料综合成本包括哪些?
砂石骨料的综合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资源价款、政策处置费、生产线设计&建设成本、设备投资成本、码头/厂区建设成本、生产运营成本(爆破-铲-装-运-破碎-筛分-除尘/水处理-粉尘/细沙回收-输送等)、维修检修成本、人工成本、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成本、管理及后勤成本、财务成本、企业综合税费等,以及其他隐形成本。
这其中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因素,业主的选择不同,各项成本也不同,哪怕每个环节有丁点变化,最终企业综合成本就会相差很多,这也是同一个区域、相近资源禀赋企业盈利完全不同的根本原因。
价格战是否一定会来?
这个问题笔者请教了很多行业同仁,大家的一致回答是“一定会打价格战”,只是模式和出发点会有很大不同。
传统行业在产能过剩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价格的恶性低价竞争,劣币驱逐良币。但是砂石行业现如今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从业者的结构、对行业的认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很大改变,不太可能只是为了挤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而采取价格战。未来降价的原因更多是,随着供需关系和市场形势的转变,企业优化自身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提升内部管理等,通过一系列正向引导降低生产运营综合成本,降低售价,将产品利润推回社会平均收益率水平。届时,那些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的企业会被淘汰,也是行业优化产能结构、清退落后产能的有效市场途径。
部分观点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