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梅向福:长江流域已经进入永久性全域性产能过剩阶段

—— 长江流域砂石市场格局探讨系列
来源:砂石骨料网
时间:2023-10-06
今年的砂石骨料行业出现了突出问题,长江流域已经进入了永久性、全域性产能过剩阶段!

微信图片_20230927161814_副本.jpg

华新水泥副总裁梅向福

今年的砂石骨料行业出现了突出问题,长江流域已经进入了永久性、全域性产能过剩阶段!需求是否能回升尚未可知,但是供给大幅增加却是既定事实。预计最快明年上半年,最迟2025年,长江流域将会从现在域内域外多元化竞争转入域内企业的竞争,届时市场会更残酷。我们之前就探讨过,未来3-5年内砂石骨料会全面过剩,这个局面比我们预期到来的更早、更快。

现阶段的核心问题是需求大幅下滑,处在冲突矛盾爆发点,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整体宏观背景的影响,也有行业本身的特点。

从国际方面来看,全球经济都不乐观,处在衰退的阶段;从国内情况来看,表现为地产、经济的调整。地产企业暴雷、地方债压力,对建材行业来说无疑都是重大抑制,需求严重不足表现得很明显。

从行业本身来看,砂石骨料是一个传统基础行业,2015-2016年开始的政策改革、安全环保、转型升级等结构性机会,导致短期内价格和供需的急剧变化,但是这并非市场经济下常态化局面。随着更多更大的砂石生产线投资建设,今年需求大幅下滑和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叠加影响,反映出来就是供需失衡、价格大幅下滑,其程度超出企业预期,甚至一些企业已经亏损或者难有盈利空间。

2023年上半年供需关系转换太快,从业者对未来何去何从普遍感到迷茫和担忧,行业如何健康发展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又不得其解。年初的信心满满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大家意识到寒冬已经到来。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不完全是坏事,如果大家继续盲目乐观,后续行业会面临更大的问题,也会更加艰难。今年市场给出的警示,可以帮助大家冷静思考,理智做好决策。

目前长江流域行业态势犹如两股水流清晰可辨,但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不少企业意识到风险和问题,在做思考和调整;但另一方面,受惯性和预期利益的驱动,原本的投资冲动和布局的进程仍在汇入,理性和利益之间不断拉扯。

资源政策加速变化,地方政府也在加速投放矿权,整治工程、临时工程、河砂/湖砂投放等标准放宽,多元化的料源对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同时对长江流域的保护会产生很深的影响。其他沿海区域的砂石骨料目标直指长三角市场,让整个长江流域砂石市场局面更复杂。

我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砂石骨料本身就是低附加值产品,今年长江流域砂石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有些无序,市场需求大幅下滑,供给产能过大(包括外部大量多元化料源冲击),价格到了一个临界点,市场重新洗牌。过去几年结构性机会让矿产资源拥有一定的金融属性,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专业厂家之间的竞争,没有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市场和客户优势的企业必然会边缘化,甚至会被淘汰。随着未来更多的新增产能释放,如果市场无序的趋势延续,市场态势将会进一步下滑。

需求不足是国内经济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持续主旋律,需求不足将是常态化。无论是水泥也好、骨料也罢,中国传统产业的发展特点是在过剩中成长。以前是需求和产能同时增长,之后是产能增长、需求未必增长。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都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而且未来的需求和产能相比不在一个层级,需求大幅回升很难。尽管需求会有周期性波动,但下行趋势是确定的。

砂石行业面临很大的困境和挑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要寻求自救和行业突围,要面对和解决问题,否则后果非常严重。8月底,国家八部委出台了稳增长相关文件,核心要点可谓切中要害。现实意义就三点:1、控制有效投资,仔细判断区域产能能否满足市场需求,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2、提供有效供给,从源头、企业条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物流保供、质量服务等方面全面落实来料有保障、质量可追溯;3、从环保、智能化等方面全面落实提升,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也希望沿线相关企业保清醒和冷静地对待投资和竞争,避免/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降低各项损失,及时止损,避免业态进一步恶化,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唯有这样企业才有生存和未来。

编辑:周若萱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自:砂石骨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