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扬子晚报
时间:2016-07-14
摘要:南京市政府日前公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宣布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小区的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江北新区中心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将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率先实施这一全新标准。

最近的大水漫城让大家心有余悸,如果外壳坚硬的城市身段柔软吐纳自如,是不是会更加宜居安全?南京市政府日前公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宣布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新建小区的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江北新区中心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将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率先实施这一全新标准。

海绵城市:涝时能吸水、旱时能吐水

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说,过去,雨水都通过排水管网迅速外排,降雨高峰时泵站、河流排水压力巨大,容易形成城市内涝。新的理念则是通过“渗、滞、蓄”将雨水吸纳储存,从源头削减雨水排放峰值。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

《意见》明确,要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意见》还确定了南京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位于河西南部的天保街,600米长的路基表面,用的是粗大的透水型混凝土,雨水渗透后,将汇集到地下可储水的PE模块中。这些水可用于灌溉,也可以在污染物沉淀后排入河道。这也是南京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说,今年5月,南京已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海绵城市”是把整座城市比喻成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2016年起,我市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统筹实施低影响开发系统。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新建、改建(含实施出新改造、环境整治)的小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公共绿地中须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绿地。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且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80%。新建、改建、扩建广场、停车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40%。新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50%。城市公园的绿地中至少要有30%作为下凹式绿地。

目前,南京市正在编制《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体系》。这些文件计划年内出台。

重点建设区域:江心洲、南部新城等

《意见》还提出,以国家级江北新区、中新生态科技岛开发建设和南京市枢纽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江北新区中心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及南部新城红花—机场片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根据《意见》要求,城市新开发片区及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老旧城区则结合道路整治、棚户区改造、小区整治出新、排水达标区创建、积淹水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统筹开展、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生态为先,通过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发挥城市自身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作用。 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生态和下大力气改善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两者不可或缺。

编辑:赵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