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砂石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随着国内天然砂、河砂等资源的枯竭和政府对开采管控力度加大,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已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目前,加快发展机制砂石产业已成为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砂石行业正是在围绕着机制砂石的研发、生产与应用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主题运行和发展。
中国砂石骨料网行业分析师于博文
关键词:机制砂;转型发展;矿山;行业形势
一、机制砂石的发展历史及地位变化
1、我国机制砂的发展历史
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目前包括福建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都在生产和使用机制砂,有些地区还将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和废石进行加工,制成再生骨料进行再利用。近年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即传统而又崭新的创业领域。
机制砂石作为一种地方性材料,受资源和运输等因素的制约较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水电系统的土木建设工程就开始就地取材,进行机制砂石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并开始在工程上使用,著名的水电工程如三峡、小浪底等都是使用人工砂石来建设的,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我国砂石骨料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1949年——1977年的起步阶段时砂石骨料需求量少、供应充足、自然储量充足、发展缓慢、自然砂石为主;1978年——2010年的发展阶段需求量大、供应充足、自然储量不足、发展快速、自然砂石为主、机制砂和副产品骨料出现;2011年至今则进入转型阶段,表现出了需求量大、供应吃紧、自然储量殆尽、持续增长、机制砂石为主等特征。我国砂石用量从1981年的不足5亿吨发展到2013年的120多亿吨,年产销量增长了20多倍,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放缓,对砂石需求增长有所放缓,但是砂石的结构在逐渐由“以河砂为主,机制砂为辅”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图1 2001—2013年砂石增长图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2、砂石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
砂石是混凝土组成材料中重要和用量最多的原材料,是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产品,全世界每年耗用数百亿立方米,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其刚性的需求至今没有其他产品替代。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为广范的材料。相对于其他用于建设的建筑材料而言,混凝土的能耗是最低的,普通混凝土的能耗仅为钢的1/40,而砂和石又是制备混凝土时用量最多的原材料,占比达到80%左右。可以说,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砂石,砂石行业为我国的基础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河砂资源濒临枯竭,机制砂接棒河砂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和对环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强,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已出现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甚至无资源的状况,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砂石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为了补充砂石市场的刚性需求,机制砂石逐渐成了建设用砂的首选。机制砂石不仅填补了天然砂石缺乏带来的砂石短缺问题,而且还为高质量建设工程提供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发展机制砂是符合建设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机制砂石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机制砂石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在此带动下,砂石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机制砂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机制砂原料充足,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可以生产机制砂,城市建筑废料和矿山尾矿也可开发成机制砂原料,相对于河砂,使用高品质的机制砂能更好地控制建筑质量。稳定而低廉的价格是机制砂最大的优势,机制砂在各地的价格不尽相同,但都比河砂便宜很多,与河砂相比,机制砂每吨便宜20元左右。此外,机制砂的利润也颇为可观,以2000吨/天的规模并按照现在市价来计算,每月预计毛利润100万元以上。
机制砂石不仅利润可观,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以年砂石消耗量100亿吨,每吨价格按照30元来估计,砂石产业在2011年产值就已经超过3000亿元,带动的运输业产值2000多亿元,是仅次于水泥的全国第二大建材行业。而在这100亿的消耗量中机制砂石占5成以上,即54亿吨,并且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认为,未来机制砂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70%,甚至达到80%。
图2 机制砂和天然砂使用情况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2、当前机制砂石生产企业特点
在砂石骨料开采的早期,开采企业以个体户及中小企业为主,野蛮开采、非法开采、无序开采等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砂石骨料行业的参与主体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以国企、央企为代表的一批建材企业特别是水泥企业开始纷纷涉足砂石骨料生产领域。
笔者认为,水泥企业跨界生产砂石骨料有以下两个原因:
1)近年来,水泥价格持续走低,产能过剩现象日益严重,水泥生产企业面临多重困境,若不停窑继续生产,已经出现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如果直接停窑,则会面临机器闲置,工人停工,维持人力的成本较高。生产亏损,不生产同样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这种情况可以从各水泥上市公司的中报中反映出来。以水泥行业中的龙头海螺水泥为例,2015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实现净利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5亿元,同比下降19.17%,在已出年中报告的水泥上市公司中属于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小的。而水泥行业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1.45%。
2)水泥市场当前市场环境极差,但骨料方面却仍较为乐观,因为许多砂石骨料企业的生产销售信息资料从未进行公开,我们还以上文提到到海螺水泥为例,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骨料产能新增550万吨,截止到报告期末公司骨料总产能达到1990万吨。上半年骨料销量411.98万吨,同比增长近3倍;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0.42%,较去年同期提高0.32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骨料板块实现高达50%的毛利率水平,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虽有下降,但仍可以达到47.23%。而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的毛利率已由去年同期的36.76%下降到28.59%。由此可见,以国企、央企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水泥企业涉足砂石骨料领域,是企业在当前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通过延伸产业链减少亏损,寻求新增长点的有效尝试。
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到砂石骨料生产有其天然优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水泥企业早起买入矿山成本较低。水泥企业一般都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开采历史,早期的拿矿成本相对当前才进入砂石骨料生产的企业来说价格优势非常明显。
2)水泥企业在建厂初期新上生产线时,一般都会配套传输带及码头等,如果新上骨料线可以直接使用原水泥生产线配套的传输带及码头,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新建生产线的成本,还可以提高原水泥生产线上设备的使用效率。
3)砂石骨料生产与水泥生产有高度的互补性,矿山中不宜生产水泥的部分石材可以将其加工成砂石骨料,而砂石骨料生产剩余的石粉同样可以为水泥生产所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4)水泥企业的客户以商混站为主,近年来,随着水泥生产的持续过剩,水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地位持续下降。而同时,作为制备混凝土中所必需的砂石,其供应却一直较为紧张,如果水泥企业延伸生产线开始生产销售砂石骨料,将其水泥与骨料捆绑销售,不仅可以改变其水泥销售的弱势地位,还可以为商混站持续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可谓双赢。
水泥企业涉足砂石骨料生产还有许多优势,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在赘述。笔者预计,未来砂石骨料生产将形成以大型水泥企业为主,以地方中小砂石企业为辅的格局。
3、当前机制砂石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机制砂石开采利润丰厚,进入门槛也较低,近年来各地的小矿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小矿山对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小觑。对于矿山的开采,如果不进行从严控制,会比河砂开采的危害更大,到处的乱挖乱采,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据统计,全国有10.7万个矿山,其中砂石土矿山近5.7万个,达到大型规模的只有2704个,仅占总数的5%;中型规模6250个,占比为11%;小型规模的矿山共47925个,占砂矿总数84%的份额。2013年,国土资源部要求对小、乱、差等不达标的矿山,实施限产、关闭、兼并重组等整顿措施。
图3 我国砂石土矿山构成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同时,全国尚无统一管理砂石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既没有将砂石作为工业产品纳入统计范围,也没有全国统一的生产与应用标准。如砂石应用方面,工业和民用建筑由城乡建设部门管理,水利工程则属水利部门的范围,公路又归交通部门负责。
目前,全国既没有专门的砂石骨料研发和设计机构,大专院校也未开设相关专业,甚至连一家专门的砂石骨料检测机构都没有,95%以上的生产厂没有试验室,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和提供合格证基本没有落实。质量得不到保障,一些根本不适合做骨料的“砂石”用到工程上,给工程埋下隐患。
三、机制砂石的发展潜力及对其发展方向的思考
经过多年开采,河砂资源在迅速减少,有的地区河砂资源已近枯竭。为了保护河堤江坝、保护生态平衡,各地政府都规定有些河流严禁和限量开采。而随着基础设施施工技术的要求和高科技的发展,市场对砂石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广使用机制砂,可以缓解这一突出矛盾。机制砂石已是砂石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产业主体。
1、河砂枯竭,机制砂成本较低
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尤其是近十年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国许多地区有限的,经过几十万年形成的天然砂资源几乎用尽。
图4 全国天然砂石资源现状概况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我国天然砂石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仅有中西部几个省份还尚有少量砂石可供开采,而与之相比,我国可供开采供机制砂生产的矿山资源却非常丰富,并且现在的工艺水平已经可以将建筑垃圾及废料重新加工成机制砂石供循环使用。同时,由于机制砂石可以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价格优势显著。因此,无论是从产品替代还是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机制砂石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并且已经逐渐开始显现。
2、市场和政府的双重需求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由于天然砂石资源越来越少,寻求替代资源非常迫切,而对于市场上的许多建材生产企业特别是水泥生产企业来说,砂石骨料的利润率非常高,若及早介入,有利于企业在该行业内占据有利的地位,所以在市场调控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下,机制砂石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毋庸置疑。
同时,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和结构性高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综合性能对砂石骨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骨料具有稳定的质量,良好的级配和粒型,但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天然砂数量却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在此情形下,发展机制砂石就显得尤为急迫,利用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是节约建筑成本的需要,更是节约自然资源、提升建筑强度、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对机制砂生产企业相对河道采砂来说较容易进行管制,同时各地基础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与道路建设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作为基础材料,而在河砂开采对环境危害较大,所以政府对规范的机制砂开采企业或者是水泥企业新建骨料生产线一般都会给予支持。
3、对机制砂石发展的若干思考
由于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近期经济发展有放缓的趋势,同时前些年投资增速较快的房地产行业也有所回落,所以今年以来市场对砂石的需求量与往年相比增速放缓。
近年以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许多投资者看到机制砂石行业的利润丰厚,按照当时的价格成本计算,机制砂石生产毛利润将近100%,在当时实体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样的利润率是极其诱人的,以至于有许多企业集中投资了很多的砂石骨料生产线,产能从2014年末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始得到了大量的释放。在需求放缓而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砂石骨料市场在较短时间由蓝海变成了红海。各企业为了收回成本,对所生产的砂石骨料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进一步的影响到砂石骨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就机制砂石的当前状况,笔者认为,由于企业的逐利性以及决策的滞后性,往往在市场已经到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时候才能做出对产量进行调控的决策,这样完全由企业或市场调控的方式有其固有的缺陷性,因此迫切需求政府及协会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协会可以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将当前市场上的真实情况及时与机制砂生产企业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产量进行调控,避免各企业为生存出现恶意杀价,恶性竞争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韩继先。 砂石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N]. 中国砂石协会, 2013(7)。
[2] 肖旭雨。 大型水泥企业转战“砂场”,海螺携亿吨骨料即将上演?[N]. 中国砂石骨料网, 2014(4)。
[3]贺烽。 长江流域——机制砂石骨料发展的趋势和优势[N]. 中国砂石协会, 2015(4)。
[4] 曹昌。 河砂成软黄金遭疯狂非法开采:资源已近枯竭[N]. 中国经济周刊, 2014(5)。
(作者:于博文,中国砂石骨料网行业分析师,经济学硕士)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