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行业念起法治“紧箍咒”:官员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时间:2015-08-20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终身追责”制,并强调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官员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1456396549138471.jpg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终身追责”制,并强调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官员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对于我们砂石行业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推动行业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利好政策。砂石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获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天然砂资源滥采乱挖严重、矿山开采方式落后、生产过程环保不达标、粉尘量大、能耗大、管理混乱、政策标准滞后等问题。这不仅与从业人员的环保理念有关,同时也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水平、执法力度等密不可分。


洞庭湖面上大量挖砂船占据河流通道。.jpg

洞庭湖面上大量挖砂船占据河流通道。


  日前,在中国砂石骨料网组织的“骨料·中国——南昌矿机长江流域调研”活动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关部门一再出重拳整治,但长江沿线非法采砂这一顽疾难除,干流偷采猖獗,支流和湖泊滥挖现象也非常严重。按照江砂一吨十几元的价格计算,一艘采砂船偷采一晚毛利达数万元乃至十几万元。在暴利驱使下,采砂、运砂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更为甚者,一些地方砂霸、黑社会乃至政府部门也参与到这个利益链条之中。在采砂集中的洞庭湖区及巴河等支流区域,采砂业成为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关部门不但不作为,还对此进行地方保护,分食采砂暴利。


1456396606727710.jpg

滥采偷采的河砂把耕地填埋。


  海南省滥采偷采河砂、破坏河道环境现象同样触目惊心。河道采砂管理涉及水务、国土、交通、工商、航运等多个部门,但对非法采砂的查处集中在水务和国土,执法手段也仅限于下发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取缔、捣毁采砂设备等。同时,“对违法责任人基本没有惩处,破坏设备也就损失几万元,重新购买采砂设备短期内又可以偷采河砂。”海南省国土资源厅地矿处处长何贤伟说,非法利润高但违法成本过低,难以起到惩戒警示效果。另外,执法薄弱,非法采砂船一开走执法人员便没辙。如何协调处理好建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考验着主管部门的执法水平和行政用权的责任感。


合浦县白沙镇与公馆镇接壤的一带,一个个数十亩大的矿坑侵蚀大地。.jpg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与公馆镇接壤的一带,一个个数十亩大的矿坑侵蚀大地。


  在整顿矿山资源、打击非法采矿方面,也存在“环保”不作为的情况。地处沿海的广西北海合浦,曾经是那么的令人艳羡:其海岸线风景优美,虾池绵延,水产丰富,还有着珍稀的红树林群。如今却由于“任性”的矿石开采,海岸线遍布巨坑,大片红树林被毁损。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越界开采、以及没有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手续擅自开采的违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环保部门却行政不作为,任由企业继续污染,有意无意地助推了“任性”采矿行为的恶性膨胀。


  我们不愿去类推这些当地的环保部门是否与某些采矿企业有权钱交易的内幕,但不作为却是显而易见的。


  党政领导干部或主政一方、或统领一域,其决策思路直接决定着科学发展的理念能否在实践中得以落实,直接影响着万千百姓能否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就矿山管理而言,政府部门应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出让矿山时应该对矿山开采有严格要求,将资源转让给企业,除了收费、收税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绿水青山就可能变为金山银山;急功近利、盲目短视,一味追求金山银山则可能让绿水青山毁于一旦。


  现实中,生态环境领域的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生态环境遭严重损害的事件,与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失责密切相关。失职失责行为的背后,暴露出约束机制缺失,责任追究不力。


  此次出台的《办法》特别提出,对违背科学发展、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将官员“乌纱帽”与生态环保直接挂钩,无疑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有利于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体重建对绿水青山的敬畏,促使其真正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为政用权。


  在此次的长江流域调研活动中,很多砂石企业负责人在交谈中指出,政府部门对矿山的整治力度在不断加大,不少企业因为环保等问题被勒令整改,停止批复炸药。从认识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认识到实践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惟愿终身追责犹如一道“紧箍咒”,能够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将生态环境保护铭记于心,护卫绿水青山,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国砂石骨料网也在此呼吁行业从业者,认清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加快完成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快速发展,共建和谐家园。


  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文

    《一张图看懂生态环境损害如何追究党政领导干部责任》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文如下: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第三条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


  (二)作出的决策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三)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


  (五)地区和部门之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的;


  (七)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八)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及相关部门领导成员依据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指使、授意或者放任分管部门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二)对分管部门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行为监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纵容的;


  (三)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应当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停业、关闭的;


  (四)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查处不力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制定的规定或者采取的措施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二)批准开发利用规划或者进行项目审批(核准)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


  (三)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不力,不按规定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的;


  (四)对发现或者群众举报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不按规定查处的;


  (五)不按规定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的;


  (六)对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不按规定移送的;


  (七)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负有责任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限制、干扰、阻碍生态环境和资源监管执法工作的;


  (二)干预司法活动,插手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具体司法案件处理的;


  (三)干预、插手建设项目,致使不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得以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四)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九条 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按规定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第十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式有: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党纪政纪处分。


  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追责对象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发现有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必须按照职责依法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问题进行调查,在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的同时,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材料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需要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和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追究的沟通协作机制。


  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等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应当向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负责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一般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第十三条 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发现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应当调查而未调查,应当移送而未移送,应当追责而未追责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作出处理。


  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十五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提拔;单独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安排职务,至少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至少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国务院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8月9日起施行。


(图解转载自人民网)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