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在总结工作时指出,2013年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预计下降4.9%,基本完成5%的预期年度目标,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预计降幅超过8%。
参会的一些省市经信委代表表示,2013年,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降幅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指标,部分地区甚至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一些省市也感觉后劲不足。从会上各地区经信委(工信厅)提交工信部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来看,加大资金支持成为多数地区的共同需求。
节能减排进一步推进更难
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举行宏观经济与政策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总结 “十二五”中期节能指标时指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等几个指标完成的不太理想,进度滞后于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从进度上来说,“十二五”接下来两年的节能减排压力在加大,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节能减排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从北京市经信委提交工信部的材料中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市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显着降低,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成本越来越高。山东省经信委在提交材料中更是说出了部分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多年来持续不断进行节能改造,容易见到成效的基本完成,余下的多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节能潜力收窄,难度和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我们也感觉没有办法完成。”该经信委代表说。
惠民工程被指有钱难花
近年来,技术节能成为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其中尤其以电机、惠民工程等节能项目推进力度较大,社会关注度也较高。
2013年6月,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提出用3年时间,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机制,围绕电机生产、应用、回收、再制造等环节,全面推进提升电机能效,推动电机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遭遇很多问题。辽宁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举例称,相比较而言,电机的设计单位更注重价格优势,不在乎生产企业使用时是否耗能,虽然政府把节能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都看得很清楚,但是组织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问题。
加强技术标准的推进,才能够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该经信委代表建议。
同时,在参会过程中,一些地区的经信委代表也提出了对技术节能进一步推进的担忧,在一定时期内,某一行业技术相对稳定,对于已经达到当前较先进技术的行业,继续推进技术节能的难度将较大。
资金支持不足成短板
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投资需求2.366万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减排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投资分别为9820亿元、8160亿元和5680亿元。
虽然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相对于节能减排工作要求而言,似乎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近两年来发改委公布的 “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来看,新疆、宁夏、海南等地区的节能形势较为严峻。
宁夏经信委在提交工信部的交流材料中建议,宁夏工业比较落后,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需要工信部给予更多倾斜和帮助。
此外,黑龙江、吉林、山西等众多省份都提出了在推进节能减排过程中需要更大的财政支持的要求。
按照“十二五”节能规划投资需求,目前,每年不到2000亿元的投入,明显不足,即便是激活、鼓励民资参与,但是,在人员队伍、监测设施等关键领域,一些地区的短板问题依旧长期存在。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