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砂石骨料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 ——以京津冀和长江流域为例
来源:传媒中心主编 王婷婷
时间:2015-12-24
摘要:砂石骨料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行业结构和观念等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以京津冀和长江流域这两个砂石骨料发展较快的区域为例,对2015年中国砂石骨料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每年砂石产量都在100亿吨以上,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砂石骨料用量达到130亿吨,2014年骨料用量达150亿吨,今年受基建开工不足和房地产市场萧条影响,预计砂石骨料用量会略有回落。

  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促投资稳增长再度加码。截止至今年10月,发改委共批复66个基建项目,总投资额达1.44万亿元。9-10月上旬,发改委密集批复25个基建项目,占今年当前批复项目总数近40%。

  据发改委网站10月20日消息,今年1-9月,全国施工项目533918个,比上月末增加5183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607个。详情如下表:



  今年1-9月,全国新开工项目368352个,比上月末增加4960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7223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依然很低,增长2.8%,虽然连续5个月小幅回升,但仍处于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如下表:



  行业背景

  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遗留下大量历史病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技术发展落后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砂石行业也逐渐步入从“无治”到“有治”,从“松管”到“严管”新轨道。同时,面对天然砂石资源日益枯竭、乱采乱挖现象加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砂石生产技术落后、建设砂石市场供应告急等问题,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审时度势,开始不断加大对砂石行业的整治、管理、监督力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的内含关系。

  党的十八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基本要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动朝着低损耗,低污染的精细化模式转变。

  传统的河道采砂就此也将会走入一个新的时期。河砂开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被作为建筑用骨料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资源日益枯竭,以及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对于河砂如何做到适量有序开采,我国早就开始提出意见,并且逐步实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限制河道采砂。对于违规采砂的企业,也不断加强整治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替代用的机制砂产业。近年来,河砂开采在这种大环境下的确有逐渐下降和逐步规范的趋势。但是,高开采量、高偷采率低关停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2010年以来,我国砂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业态变化很大,机制砂石生产比重迅速上升。砂石工业企业的传统生产天然砂的比重从2002年的90%下降为2005年的80%,2010年机制砂产量比重达到50%,比2005年提高30个百分点。直至2013年,机制砂产量比重达到76%。

机制砂和天然砂使用情况对比


  中国砂石协会已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了《建设砂石开采准入条件》和《关于促进机制砂石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并已分别上报至国土部和工信部备案审核,届时由二部委负责颁发实施,预计将于2015年前后公布生效。其中“准入条件”明确提出发达省份和大中型城市地区新建砂石矿山开采规模应不低于100万吨/年,对注册资本、技术、资源、环保和从业人员素质也做了硬性规定。而已建成的砂石矿山同样要求按照此规定在三年时限内完成整合改造,否则将依法关闭。基于生态文明及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的背景,砂石行业“意见”也相应而生,“意见”提出到2015年和2020年机制砂石产量要分别达到80和100亿吨,其中精品砂石的比重由20%提高的30%,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效率、低能耗装备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废水、固体废弃物零排放。计划要求到2020年,有条件的城市均应建立本地区稳定的砂石供应基地,分别创建10个国家性的示范砂石基地和10个国家级绿色砂石矿山,届时要确保年产量300万吨以上的机制砂石企业要占到国内总产量的50%以上。

  近几年,砂石行业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要求企业向精品化、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此前,业内人士曾指出,市场首先认可的是价格,其次才是质量。做精品固然重要,但是价格也会起决定性作用,大宗商品哪怕只差1元/吨,综合起来也会相差很多,砂石行业整体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近年来人力成本上升很多,目前机制砂石的毛利只有15%左右。

  新起点侯衍臣在分析机制砂石未来30年发展机会时指出:未来的发展模式是区域合作、行业整合,未来发展产品趋势是精品机制砂石。随着一路一带和援建项目等大型工程的启动,未来的市场扩展的方向是海外市场。

  下面以京津冀和长江流域这两个砂石骨料发展较快的区域为例,分析砂石骨料行业发展情况:

  以京津冀地区砂石骨料市场分析为例

  近年来,京津冀各地交通基建投资保持高额增长。从已公布的稳增长计划来看,以铁路为主的“铁公基”建设将成为下半年各省市共同的重点目标。今年京津冀地区各省市加快了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会增大对砂石骨料的需求,有可能会造成骨料市场短期内供不应求的现象,砂石的价格也有可能会轻微上调。

  从今年开始,三地重点建设项目都围绕《纲要》中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指导方针来进行制定。2015年,北京市共安排重点工程200项,续建110项,新开90项,计划竣工51项,计划投资2500亿元。与2014年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成为今年北京重点工程中最大亮点。天津确定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107项,总投资1923亿元。而河北总计220个计划开工项目和续建保投产项目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就有92项,占总数的41.8%。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注:2015年数据为1-8月砂石消耗量

  如表2所示:2009-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的商品混凝土消耗砂石量总体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2013年率先回落,2015年1-8月三地商品混凝土仅消耗砂石不足1亿吨,特别是北京地区尤为突出,2015年8月北京商品混凝土共消耗砂石57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成。2014年京津冀地区商品混凝土消耗骨料供共计3.5亿吨左右,其中河北所占比重较大,约1.5亿吨。因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往年大幅减少,而14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又不容乐观,为此发改委今年已批复多批大型工程包,预计2015年河北商品混凝土消耗砂石量约为1.1亿吨,北京约为1亿吨,天津0.7亿吨,2015年京津冀地区商品混凝土消耗砂石量为2.8亿吨左右。由于骨料的使用并不仅限于商品混凝土,还会被用到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如铁路轨道的铺设,高速公路的路面施工、与石灰等其他材料结合,如砂浆、干粉砂浆中的细骨料重量超过70%等,故笔者预计2015京津冀地区商业性砂石骨料的需求量约为5-6亿吨。

  供给分析

  为降低跨境输入京津的污染,营造华北地区绿色生态屏障,环绕京津的河北将一手铁腕治污,一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涵养区。河北省提出,以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和城市周边的632座露天矿山为重点,打响矿山环境治理攻坚战,已关闭露天矿山414座。2012年,国家给河北省下达3年关闭580座金属非金属矿山(包括尾矿库)的关闭任务,河北省也确立了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1100座(金属非金属矿山600座、尾矿库500座)的目标。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累计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537座,关闭尾矿库550座,数量上已超额完成了关闭目标,在此基础上,2015年河北省将再关闭金属非金属矿山100座,矿山总数将首次控制在2000家以内,30%以上的矿山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

  截止到2012年,北京尚存建筑了岩石矿山19家,其中大型1家,中型9家,小型9家。分区县看,房山与顺义矿山企业较多,但均为中小矿山。其产能对于年消耗量1亿吨的北京来说如杯水车薪,以往北京有很大一部分砂石需要从河北购得,而据了解,与京津接壤的廊坊计划关停市辖的三河、香河、大厂三地的所有矿山开采企业。若三地所有矿山均关停,河北供应北京的砂石将主要由涞水等地承担,而涞水地区砂石年产仅1000万吨,仅用来供应河北地区尚且紧张,可以预见届时北京地区的砂石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今年上半年砂石价格行情

  图2和图3分别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个省市的砂和碎石的价格对比图,由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地区价格较为接近,而河北地区价格较京津地区低10元左右。分地区来看,今年1-6月,北京地区碎石价格在三地中居于首位,而砂的价格略低于天津,碎石和砂的价格(注:本文中砂石骨料价格均为到岸价格)分别在64元/吨和62元/吨左右浮动;天津与北京相邻,并与北京一起被河北环绕,两地砂石主要由河北地区供应,所以砂石价格基本一致,只是略有偏差,天津地区碎石和砂的的价格分别在61.5元/吨和63元/吨左右浮动;由于河北省各市砂石资源较丰富,与京津相比运输成本较低,故砂和碎石的价格最低,分别为55.5元/吨和54元/吨,虽然6月份有轻微上涨,但幅度不大。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具体项目的落地,笔者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京津冀地区的砂石价格将可能有小幅上升,但因今年春节以来南方大部地区砂石价格持续走低,京津冀地区砂石价格即使上涨,涨幅不会太大。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整理


  砂石需求中心的变化

  随着2022冬奥会举办地的尘埃落定,奥运村的建设地位提升到与通州副中心一致的高度,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砂石需求的区域也由之前的一个巨大中心变为几大分中心,这一需求变化也为砂石企业布局提供了思路,大型的骨料生产企业可以在这几个重点建设区域布局新的高标准的砂石加工基地,并且已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在四周布局,位于河北的冀东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骨料事业部,2013年时,集团规划的8家骨料子公司已投产4家,其中冀东涞水、冀东玉田分别位于京津冀的西部的保定和东部的唐山,冀东规划的其他几个分公司也大多位于京畿周边区域,方便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供所需的砂石。

  尾矿加工利用

  生产机制砂石产品的原料来源有两种:一是利用固体废料,二是砂石矿山开采,发展机制砂石产业要两者并重。

  北京市政府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已陆续关停北京市界内的全部天然砂石场,虽然现在北京利用北京密云、门头沟等地的铁矿、煤矿所产生的尾矿、煤矸石等固废来生产砂石骨料,但仅能满足北京市场三分之一的需求量,其余的三分之二则需要从北京周边开山采石,挖掘河床。同时与北京东北部相邻的承德市尾矿存积量大约15亿吨左右,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尾矿库770座,占河北省尾矿库的四分之一还多。以承德南端的兴隆县为例,入京较密云远30-50公里,按目前实际公路运输价格计算,增加运费约25-30元/吨。但如果可以改为采用铁路运输的,运费只需8-13元/吨(铁路运费为公路运费的1/3-1/4)。京畿地区尾矿资源丰富,早些年我国机械制造能力较落后,对尾矿没有处理的能力,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装备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的地位,现在利用尾矿加工生产骨料技术在国内已经成熟,而当前制约京畿地区尾矿生产的主要因素为价格和政策。

  总结: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奥运场馆建设的推进下,京畿地区有望形成以河北各地砂石矿及尾矿生产的机制砂石为主,以再生骨料为辅的砂石供应结构,我们希望京津冀地区在政府的正确指导,媒体平台方的倡导下,在十三五时期能够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砂石供应结构,我们也会对当地砂石市场持续关注,共同促进京津冀地区成为资源协调发展的典范,为国内其他类似的城市群的骨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长江流域砂石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砂石骨料网在8月份对长江流域骨料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域已经存在产能过剩的危险,部分企业实际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50%,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基础建设乏力,工程项目普遍开工不足,有效需求大幅缩水;其二,长江流域大型砂石生产线绝大部分是在2013年至2015年初建设投产,现已到了一个集中投产释放期,致使沿江产能集聚扩张。

  中国经济在2015年上半年经济承受较大下行压力,经济处于新常态中,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能正从传统增加点转向新的增加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相比前一季度略有回落,但季度指标基本平稳,第二季度主要指标仍未出现缓和迹象,有待回归平稳。

  区域内GDP表现与感知存在较大差异

  从区域内地方生产总值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市实际表现与表观感知存在着较大的出入。湖北、湖南及安徽三地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同比全面下滑,降幅多在2-3个点,经济下行趋势明显,这与年初部分研究结构给出的9%以上的增速预测严重背离,这种乐观的预测始于国家关于长江流域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2014年9月,国务院刊发文件——《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4〕39号》,明确提出要借助黄金水道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2015年4月该区域又一重磅消息落地,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意味着继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又一国家级战略城市群浮出水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策助力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区域经济建设效力还未发挥出来。

图1 长江中下游省市GDP变化情况(单位: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乏力,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从2014年开始至今,楼市出现整体下行态势,房价跳水、新开工面积不足、库存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房地产打击首当其冲,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7个,上涨的只有3个。房地产在历经疯狂式增长后步入新常态,从黄金时代降速换轨到白银时代已成为业界多数人的共识。而从被寄予厚望的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实际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已经陷入于泥淖中,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7月份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湖南由去年的11.6%集聚下滑到-4.6%,增速下滑超过15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首现负数;湖北则由24%下降到3.5%,增速缩水超过20个点;同时,安徽、江苏、浙江也都出现同样现象,江西则与去年同期增速持平,保持稳定,唯独上海却逆市而上,率先回暖,上海1-7月份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由去年5.3%提速到今年的14.9%,成为区域内唯一亮点。房地产投资乏力既是地产行业需要面临的新常态,也是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更关系着基础性建设原材料的市场繁荣,但需要接受的事实是,房地产投资或将小幅回暖,继而保持在一个新常态水平,大地产时代已经终结。

图3 长江中下游省市房地产投资情况(单位: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长江流域砂石市场运行状况

  1.价格遭遇断崖下挫,跌幅高达20%-30%

  “价格跌得很厉害”,长江流域砂石调研过程中,每逢问及企业砂石价格表现情况,这基本上是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砂石市场价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幅,吨单价少则下降2-3元,多则超过10元,从加权价格统计数据来看:跌幅最高的是上海,同比下降31%;其次为浙江,跌幅25%;湖南、湖北、江西砂石价格下降幅度均在20个点左右;而安徽和江苏情况则相对较好,出现1-2元的微跌。一向坚挺的砂石价格遭遇“滑铁卢”,变成买方发言:能否优惠、能否垫资、能否保障货源稳定。此次沿江区域价格下行是市场应对新增产能释放、偷采盗挖及需求阶段性缩水等情况的“修复性反应”,至于价格回暖时间,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4 长江流域部分省市骨料离岸均价及同比变化(RMB/t;%)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

  2.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相对需求大幅缩水

  如果说价格跳水让砂石企业猝不及防的话,那么实际产量大面积削减无疑是让处在市场动荡期的企业们雪上加霜。局中国砂石骨料网长江流域调研数据显示,产量压缩最厉害的某矿业产量同比下降30%-40%。就连行业品牌型企业湖州新开元碎石公司也面对市场需求相对缩水,缩产后实际产量勉强达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然而主攻武汉区域市场的大企业降价不降产,依然维持惯有产量不放松。部分砂石企业受益于关联企业支撑性保供,实际产量未受到影响,与去前同期基本持平。主供合肥市场的安徽中材骨料产量不降反升,2014年全年生产量为280万吨,预计今年增加70万吨,将完成350万吨的总量,增幅达25%。从调研的综合反馈信息来看,长江中下游流域砂石企业生产开工不足,相对需求大幅缩水已成既定事实,面对当前量价齐跌的市场“双弯道”,能否通过市场无形的筛网,筛掉那些非法窃取砂石蛋糕的投机客,从而扩大正规办矿、合法生产者的经营空间,既要看市场阻力效应的发挥,又要看砂石企业面对市场下行期的基本功。

表1 长江流域部分调研企业骨料月均产量及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

  3.新增产线陆续投产,沿江产能急剧膨胀

  原本丰富的矿山原石资源、便捷的物流通道及广阔的沿江区域市场让长江流域成为砂石骨料产线布局的最佳战略位置点之一,但随着近两年新增产线陆续投产,沿江砂石产能急剧膨胀,区域性产能过剩迹象抬头。据中国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最新不完全统计数据发现:2013年和2014年,长江流域新建大型骨料线开始密集投产,2015年仍有部分新线陆续规划建设。2013年8月,拉法基新建百万吨骨料线在长江上游成都投产,同年1月、6月,双利石业、南京中联、相继投产运营。2014年,江西弋阳海螺、芜湖海螺、怀宁上峰、江西亚东、重庆东方希望、安徽中材及金鑫小衢山岛等新建大规模骨料线集中投产,2015年8月份之前完成投产的有弋阳海螺、国鼎矿业、葛洲坝,而计划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投产的包括湖北华新的新建500万吨产线、湖北娲石1000万吨产线、重庆冀东的100万吨线。另外据业内最新消息称,之前拟投资40亿元,在安徽池州长江沿线建设年产1亿吨骨料基地的浙江日昌升矿业已经放弃投资计划,池州项目也早已易主,据悉,接手的是某国字号实力企业,新的规划产能或将达到1.5亿吨,投资将超50亿。骨料市场行情骤然降温,沿江新建产线仍在继续,是继续罔顾产能过剩后果盲目上线,还是冷静下来看清局势?需要引起长江沿线众砂石企业共同反思。

图5 长江流域部分省市骨料离岸均价及同比变化(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www.cssglw.com)数据中心

  4.普料价格刺刀见红,精品骨料逆市而上

  沿江砂石价格一路下行,普通骨料吨单价跌幅部分高达10元以上,部分企业单就砂石价格损益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益已经跌去一半以上。其中普通骨料受到的波动影响最大,特别是一些原料岩性差、含泥量过高、针片状含量过多、粒型差、级配不科学的粗放型骨料企业受到了市场严重打击,在同等价格拼质量的市场游戏中,不堪一击,只能不断压缩价格,几乎游刃在亏损临界点的边缘。从调研企业的信息反馈来看,某些砂石企业0-5mm的机制砂(实际为质量不合格的机制石屑)价格已经跌至2-3元/吨,基本上已经沦为白送产品系列。“市场有需求、有料便可卖”的自定义模式已经触及了市场自我修复调节的天花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品骨料的市场表现,调研企业新开元透露,公司普料受市场下行影响同比产量跌幅超过10%,而精品骨料却逆市而上,产销量反倒增加,且价格表现不凡,出厂吨单价达到86元,比普料高出近30元。而此前,年初中国砂石骨料网受某干粉砂浆集团委托,高价寻求稳定的砂石合作企业,专供精品机制砂,也仍未找到理想的产品供应企业。相较于日渐饱和的普通骨料市场空间,精品骨料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5.区域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损害砂石业发展

  上海石材行业协会范林根秘书长今年8月曾指出,2013年下半年上海地区砂石价格直逼百元/吨的大关,且砂石品质参差不一,但仍供不应求。在资源紧张时,政府部门也会召集协会通过各种途径保持砂石供给。正是在暴利的驱使下,激发了砂石骨料行业的潜能,各方资本不断进入,建设大型砂石骨料生产线,导致现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产能过剩成为事实。

  当前砂石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区域性产能过剩,长江流域更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短短两年内,长江流域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聚集了大量新建产线,且多数为年产百万吨及以上的规模产线,随着新建产线产能陆续释放,再加之相对需求阶段性缩水,原本景气度极高的长江流域区域市场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急剧下滑,沿江砂石企业产量被迫压缩,部分企业只有70%的产能利用率,甚至有的企业开工率萎缩到50%,高产能低产率一时间成了沿江砂石企业的普遍特征,随着而来的是设备运转率降低、产线闲置时间加长、工人处于半失业状态,更为严重的是区域砂石市场陷入恶性竞争,价格一降再降,对坚持环境保护持续投入,科学合理有序组织生产的正规企业伤害较深,相较于简陋开采、作坊式经营的砂石厂,正规矿企付出了额外的社会、环境、公益等外部成本,其生产成本要高一大截,面对当前的市场衰退潮和价格战,已然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长此以往,砂石行业或恐出现“劣胜优汰”的逆反现象。这对整个砂石行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规模化生产仍为主体

  据不完全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山10.7万个,其中砂石料矿山占比超过1/4,达2.7万个,具体涉及到建筑用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20多个矿种。从统计结果来看,26589个砂石矿山中,大型规模矿山只有1329个,占总数比重仅为5%;中型规模矿山为2925座,占比为11%;而小、微型砂石矿山分别达10299和12036个,合计占据了总数量的84%;从砂石矿山的规模分布来看,现行砂石行业以中小微型模式发展为主导的特征仍然比较明显。

  2.行业整顿关停速度加快

  据中国砂石骨料数据中心统计信息显示,自去年年底开始,截至2014年11月份,全国范围内关停非金属矿山达3360家,建设砂石矿山关停2383家,合计关停数量5743家,同比增加10%以上。从关停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砂石矿山整治力度最大,共关停1122家,其次为华北和中南地区,分别关停砂石矿山577家和333家。

  3.沿江沿海布局产能过剩凸显

  近年来大型砂石企业生产线开始呈现“沿江、沿海”的战略路线布局特点。以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信息显示,长江沿线集聚了13家大型砂石企业,合计年产能超过2亿吨,规划生产线超过33条,长江沿岸两侧纵深10-30公里的矿山资源及对应的物流码头已成为大型砂石企业争夺的焦点对象。

  关于规范砂石业发展的建议

  砂石产业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概况来说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有关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永续发展;第二,有关国家涵待进一步完善的基础化和城市化建设基础材料保障;第三,有关生态环境社会等错综复杂的一揽子蝴蝶效应。鉴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和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作为关心行业健康发展的第三方公正平台,中国砂石骨料网就此提出如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1.提高准入门槛,明确建设生产标准

  鉴于砂石行业本身不存在自生式进入壁垒,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引导科学健康发展,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明确建设生产标准:在手续办理和前期工作中,必须有相关齐全的合法证件和可研、环评、复垦等科学方案;在进入对象要求方面,又有相关经验的实体投资单位和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产线建设方面,要充分落实环保、节能、安全的标准要求;在矿山开采方面,要选取专业的开采和爆破方式;在废水、废固、粉尘排放方面,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并在准许的范围内组织排放;在职业卫生方面,要按规定采取保护性措施,并建立职业卫生跟踪体系。做到综合考虑,细化要求,可以明确参照执行。

  2.延长服务年限,营造持续稳定环境

  要适当延长砂石矿山的服务年限,若按照现代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进行砂石开采生产,涉及到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投资收回,当前的砂石矿山规定服务年限普遍较短,某些地区采矿权证甚至是一年一换,这增加了开矿企业的投资顾虑,考虑到政府可能随时收回既有矿山资源,为避免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只能被迫走短期投机路线,所以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结合砂石矿山生产规模和投资情况延长服务年限,为砂石企业持续投入,有序开采创造良好的前提的条件和稳定的经营氛围。

  3.树立区域典型,增强样本企业示范

  砂石矿山开采普遍落后,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可参照学习的典型样本企业,而近年来这种现代化高标准绿色砂石矿山也日益渐多,但鉴于行业信息相对闭塞和政府关注力度不够,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并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应当分地区,在每个区域内扶持设立一些理念领先、工艺技术先进、绿色节能环保、安全规范的砂石矿山进行广泛传播,供广大砂石企业相互学习、借鉴,做到既有可供执行的具体建设标准,又有可供参考的真实案例,同时又能传递绿色砂石矿业的信心。

  4.设立奖惩体系,优胜劣汰有序发展

  构建砂石矿山的专门奖惩体系,将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方式结合起来贯穿使用,并将最终检查的综合结果体现在奖惩上来,到一个检查周期结束后选定出一些优秀现代化绿色矿山进行奖励,奖励资金不动用地方财政,由罚款金转化补充,以支持鼓励现代化规范砂石矿山建设和持续投资维护,同时通过经济惩戒的手段进一步约束和打击粗放式开矿方式,进而在全行业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建立科学指标,严控生产单位数量

  根据地方资源现状和市场容量严格控制生产总量和生产单位数量,实行企业配额生产管理,在保护地方矿业资源和有限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同时,准许适量的开采单位进行规范生产,以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和最大化利用资源的效率。事实上,从国家级生态市浙江湖州经验来看,其按此思路进行操作,从最初的总产量2亿吨控制到现在的5000万吨左右,生产单位也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际效果非常明显。

  编后语:砂石骨料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行业结构和观念等发生了重要转变,但其仍是一个存在争议较大的行业。地域特征明显、区域差异大,欢迎各位同仁畅所欲言,共同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更多详细资料请参照:


  · 长江流域砂石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首都特区雏形初现 京畿骨料迎新常态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