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武汉市洪山区长江紫都小区居民周恬推开自家窗户,不由感叹:“堤上见江、江上见滩、滩上见景,这才是武汉应有的江景。”
窗外,武金堤边绵延数公里的砂石堆、密集停放的趸船、呼啸往来的运砂车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意葱郁的防洪林带、生机盎然的美丽长江……
整治前非法码头扎堆
5月20日,武汉市通报,全市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从3月24日整治行动开始至当天,共取缔122个非法码头,关停364个堆砂场,转运存量砂石717.67万吨,迁移趸船237艘。
短短57天,该市实现“江上无非法采砂、江边无非法码头”,市民纷纷点赞。
整治后堤坝绿意盎然
非法码头成公害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定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坐拥三分之一长江岸线的湖北,责无旁贷。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3月初,湖北省打响非法码头整治攻坚战,要求在5月30日前,沿江各市彻底整治长江干线477座非法码头。其中,武汉市的长江岸线长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非法码头最为集中,有122座。
这些非法码头绝大部分是沿江堆砂场。它们阻塞河道、影响行洪,侵占岸线、破坏生态,大车横行、毁路扰民,被视为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最大“公害”。
因历史成因复杂、利益盘根错节,管理职权又分散在中央、省、市、区四级政府的十余个职能部门,再加上砂石确为城市建设所需,整治难度极大。武汉市曾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
10年来,这些非法砂石码头如暗疮滋生,上至江夏铁板洲,下至新洲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两岸沿线均有分布,白沙洲、鹦鹉洲、余家头等地更是扎堆成灾。
重拳出击动真格
白沙洲大桥下的洪山区武金堤,是武汉堆砂数量最多、侵占岸线最为严重的区域。
3月24日整治行动启动当天,记者走访这里发现,数十座砂石堆高耸如山,沿堤外长江边一字排开,超载运砂车川流不息,将堤顶路面碾压得面目全非。附近居民报怨说,每天像生活在“光灰城市”。
根据安排,洪山区政府要在2个月内将武金堤沿线32座非法码头、55个堆砂场和67条趸船清理完毕。
刚听说这个消息,当地砂场老板王永(化名)不以为然地说,他经营砂场近20年,经历过数次整治行动,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武汉港航及水务人士介绍,砂码头整治乏力,掣肘原因众多。
一则非法采砂、堆砂向来不“分家”,但在政府管理职能划分上,前者归口水务局,后者归口港航局,其中又涉及长江海事、航道、水上公安、城管等众多部门,“九龙治水难以形成合力”。
二则堆砂场体量巨大,主管部门执法,也只能断水断电、拆除机具和配套设施,却无力将砂石运走,容易死灰复燃。
去年5月,记者曾参与汉阳区组织的一次强拆,300余名执法人员将武汉国博码头附近两处非法砂码头的机具、房屋拆除,数万吨砂石却一直没有运走。今年3月记者重访,发现该码头已悄然复工。
然而,这次市、区两级政府采取的措施与力度,却超出了王永的想象。
武汉市在武汉新港管委会、市交委、市水务局分别设立指挥部,统筹协调;各区人民政府担任责任主体,区长挂帅,成立工作专班;总指挥部每周报进度,分管常务副市长每月督阵检查;市财政调拨专项资金用于各区整治、清运工作。
武金堤所属的张家湾街道办事处,先后5次召集辖区内所有码头业主、砂场老板开会,集中宣讲政策,“非法码头非拆不可,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办事处负责人每人“承包”2到3名砂老板,负责一一落实。
办事处副主任王卫东说,几轮交锋下来,基本摸清砂老板们诉求:一是要补偿,二是找出路。
王永说,他最早在长江大桥平湖门经营砂场,后因城市发展不断外迁至鲇鱼套、白沙洲,次次搬迁都获得了补偿,一座砂石堆价值少则数百万元,多则近千万元,“不给补偿,肯定没人愿意搬。”他还要求签协议,正规的砂石集散中心建成后,确保其入驻经营。
洪山区55家非法砂场里,与王永有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有的扬言要采取过激行动,对峙情绪严重。
王卫东说,最终实现突破,还是“抓大户”。整治专班每天派人动员大户,明确告知,“自拆有奖励,一旦政府强拆,不仅奖励落空,未来也不允许进入集散中心经营。”权衡利弊后,王永等态度逐渐软化,其他砂老板相继跟进,主动清拆。
破拆行动
柔性操作赢人心
武昌区余家头水厂附近的水源保护区内,以往码头、砂场遍布,还有人在上游江滩上养猪种菜。去年底,这一乱象被列入国家环保部挂牌督办案件,要求在今年上半年整治到位。
武昌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启斌介绍,余家头水厂建于1980年,而水源保护区内多数码头早于水厂建设。经营者既有央企、市属国企,也有民企和个体户。地面构筑物既有获批建设的宿舍、仓库,也有历史形成的违法建设。还有10户居民常年在此居住。
为争取理解和支持,1个月时间里,整治专班走访近20家单位。调查核实整治区域内的码头、砂场、住户基本情况,逐一约谈砂场经营户、码头业主、违建户主。
胡旭君是武汉市轮渡公司船厂职工,全家3户共8人住在铁机码头内一处民房。“我父亲也是船厂职工,上世纪70年代就住在码头里,单位几次分房,父亲都以‘已经有房住’为由让给同事。”胡旭君说,眼看着住了几十年的家要被拆除,一时难以接受。
专班工作人员王卫红多次上门恳谈。考虑到胡家实际情况,专班决定按每户每月1400元的标准,发放一年过渡费。胡旭君和弟弟被纳入公租房供给范围,参加全市摇号。
刘启斌介绍,整治区域内的10户居民,安置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
依法拆迁保平稳
122座非法码头遍布13个行政区,区情、现状、历史成因各不相同,为确保整治行动依法依规进行,武汉市非法码头整治指挥部专门设立法规组,由武汉市法制办派员全程参与。
市法制办副主任胡太荣介绍,在整治武昌余家头水源保护地时,法规组发现,该区域内非法码头、砂场众多,管辖权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要确保取缔有法可依,同时加快工作进度,必须选取最适用的法律法规。经过仔细调研,法规组决定,相比《港口法》、《海事法》,《水环境保护法》处罚力度最大,“以此法规来说服非法码头业主,威慑效果最好。”最终,武昌区成为全市最先完成整治任务的行政区之一。
非法码头的认定以2004年《港口法》颁布实施为分水岭。此前,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码头,取缔时可以给予一定补偿;此后,经营业主不按规划、未经审批自行建设的码头,属于非法建设经营的“黑码头”。
黄陂区在整治长江武湖段的23家码头时,认定这些码头是2004年后出现的非法码头,不给予任何形式的补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区政府积极帮助砂场经营户联系存砂销路,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同时由政府租赁货场,存放拆除下来的设施设备,解除业主后顾之忧。
在江夏区,7.6公里江滩岸线内聚集44家码头,均为无证的“黑码头”。该区连续5天组织公安、城管、交通、水务、街道等部门300余人、机械车辆30多台进行强拆,累计清运砂石40万吨。
截至5月20日,武汉市13个行政区的整治行动纷纷告捷。当天,记者随武汉市政府巡查专班进行检查,乘船从江夏铁板洲顺流而下行至新洲阳逻长江大桥。沿线看到,铁板洲、青菱、天兴洲等昔日非法采砂密集区,如今已不见采砂船踪迹,江面秩序井然;白沙洲、鹦鹉洲、余家头等地,高耸的砂石堆已平整完毕,密集停放的趸船全数迁移。
编辑:赵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