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矿业老城到生态立市:黄石铁山区废弃矿利用纪实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时间:2017-06-02
摘要:老矿城黄石市如何变身生态市?铁山区废矿治理给出了答案。

前言

今年中央关于环保问题的重视和各项部署,全社会刮起一阵猛烈的环保风暴。在这场环保风暴中,矿山关停、整治成为常态,扬尘、污水及矿山整治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在7省完成督察进驻工作问责4018人,力度前所未有。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多个场合表示,2017年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并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察“回头看”,让各地政府部门对环保问题一刻也不敢放松。但是矿山环境治理方面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多部门共同持续推进,在这方面,黄石市政府为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历史遗留 生态赤字

由矿业立市向生态立市变身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史悠久,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和经济转型,枯竭矿山数量由此大幅增加,依靠矿产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淘汰。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传统开采的废弃矿山对城市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修缮和维护已经逐渐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矿产资源开采导致的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处理废旧矿山及解决现阶段矿山开采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的难题。

早在上世纪,矿产资源丰富的黄石凭借着工业优势,稳坐湖北省第二把交椅。采矿经济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赤字。在这座老工业城市身上,重化工业集中,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强,能耗高、污染大的弊端日渐凸显。生态环保和产业转型的压力迫使当地政府部门痛下决心,转型发展。

2010年,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是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也是黄石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最早的尝试之一。

黄石国家公园600.png

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在担任黄石市委书记时曾发表文章明确指出,“黄石因矿建厂,因厂设市,丰富的矿产资源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辉煌,但也留下“光灰”城市的印记和巨大的生态赤字。”黄石的5张城市名片——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里、服装新城、劲酒之都,这其中3张与矿有关。如今,黄石正调整方向,由矿业立市向生态立市变身。

铁腕治污 重拳出击

全方位规范矿产资源整合

近年来,黄石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大力实施治水、治山、治气、治土,通过强化生态治理、加快产业转型、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转型发展。在生态修复治理上,黄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治理露天矿山、取缔非法码头,仅用80多天完成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拆除工作。为弥补采矿经济留下的生态欠账,当地主管部门推出多项措施:强力关停1000多家“五小”企业,实现全域无“五小”;大力实施“五边三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八园六带”创森示范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33%。针对传统建材行业,黄石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措施。

2014年,黄石市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通知》和《黄石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部署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步骤,制定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明确考核与认定的程序,要求在2016年底前,黄石市除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外的所有应建矿山,市级绿色矿山建设达标率不低于30%,其他矿山均应达到县级绿色矿山标准。《绿色矿山标准》结合黄石市实际和特点,建立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企业社区和谐化为基本要求的考核指标体系。

厂区600600.jpg

600600.png

目前砂石生产矿区现场

2016年初,黄石市全面启动露天矿山的整顿关闭工作,从4月1日起开始全市摸排,目标是在2016年8月份以前,取缔、关闭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且不能连续开采5年以上,浪费矿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破坏地质生态环境的露天采石场。对未取得全部证件、擅自开采、违反相关规定、工艺设备落后的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露天采石场依法限期予以关闭。然后由黄石市级矿产平台公司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矿山规模开采、安全开采、绿色开采。

2016年9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提出《关于推进露天采石场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绿色安全环保,提高开采标准,同时对黄石市露天采石场建设标准给出具体考核标准。2017年底指挥部办公室将开始组织绿色矿山建设验收工作。

2016年10月底,黄石市国土资源局出台《矿山开采粉尘污染及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针对矿山开采粉尘污染及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相关部门对城区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非金属露天矿山进行了粉尘管控综合整治,未开展环评手续、未采取喷淋等降尘措施的企业不得生产,严厉打击偷采盗采行为,要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作业必须采取喷淋等降尘措施,无降尘措施的不得开工。按照相关规定,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必须具备以下环保措施:路面降尘、洗水槽、安装供水设备、安装喷淋、控制爆破、解决水源问题等。

示范先行 旧貌换新颜

财政部拨付资金9.774亿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黄石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铁山区与大冶市还地桥镇是该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建国以来,已累计开采固体矿石量4.6亿吨,传统的粗暴开采让这座城市满目疮痍,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矿山和工矿废弃地。据介绍,该区内先后设立矿山90家,包括铁矿、煤矿、非金属矿。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形成大量高陡边坡、废石废土废渣堆场、露天采坑、采空区、塌陷区、崩塌、滑坡、泥石流、重金属污染等废弃矿山用地。

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下,国家批准实施“黄石市铁山—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预算资金16.29亿元,财政部专门拨付近10亿元。据悉,该示范工程是黄石市2012年成功申报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治理面积共18.25平方公里,其中铁山区范围内面积7.38平方公里。

111600.jpg

一标段青石板游路治理前后对比

黄石铁山—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位于铁山区大广连接线与铁贺大道交接区域,属于二期项目中铁山治理片区的一个子项目,通过治理区边坡削坡整形、格构护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护坡、植生混喷绿化、浆砌石挡墙、截(排)水沟、道路工程、场地平整、绿化景观工程等进行治理修复。治理面积346.7亩,投资3720.41万元,完工后可恢复建设用地228.9亩,新增林地89.1亩,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铁山区四大功能区之一南部物流新城发展用地不足的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是环保工程、防治工程、开源节流工程,通过治理后可有效消除矿山环境影响和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提高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增强滞尘、吸 污、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和护坡固土、涵养水份及调节气候的作用。黄石市将以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平台,铁山—还地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契机,破解城市转型投入资金、发展空间、用地计划和耕地占补指标不足等难题。

铁山区政府将示范工程与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同时结合矿冶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五边三化等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打造成生态公园。据调查,铁山区共有工矿废弃地23宗,面积12000亩,作为黄石市面积最小的城区,解决好工矿废弃地再开发利用是解决铁山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示范工程的成功治理,不仅能有效消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生态环境,新增林地、耕地及建设用地,还充分挖掘低效、废弃工矿用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价值,加速经济发展。

目前,黄石市铁山区将积极推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与东方山风景区的融合发展,旅游开发将进一步提速。据了解,通过环境的治理,该区建设了两个恢复治理的以文化为主题的矿冶文化广场,整治出1200多亩建设用地。

编后语

黄石市将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变身文化广场的举措无疑为其他城市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黄石市政府和铁山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对矿山生态治理和环保的号召,对原本污染和影响较大的露天采石厂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兼并,综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进铁山南区露天采石厂项目,计划在2017年底打造好绿色矿山标杆企业,从源头上解决矿山生态治理问题。随着绿色矿山开发建设逐渐奠定了主流地位,传统乱采乱挖引发的环境破坏正在逐渐减少,边开采边治理,乃至有计划的开采治理成为业界共识。像黄石市政府和铁山区政府这样积极主动清理生态恢复“旧账”的行为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