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治厂、治矿、治超”三管齐下 甩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包袱

来源:杭州网
时间:2013-10-29
摘要:据了解,长兴县曾经是遍地小石粉厂、小蓄电池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空气中粉尘弥漫,太湖河道面临铅酸污染,繁荣的粉体行业、铅蓄电池行业、也让长兴背上了高污染、高耗能的环境包袱。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的全面整治,两个行业走上了整治转型之路。

  出于环境保护这一经久不衰的主题,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被放在了首位。为考察展现重污染行业整治的效果,浙江省环保厅组织为期五天的新闻采风活动。昨天(10月28日),环保厅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来到第一站——湖州长兴县。
  
  据了解,长兴县曾经是遍地小石粉厂、小蓄电池厂,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空气中粉尘弥漫,太湖河道面临铅酸污染,繁荣的粉体行业、铅蓄电池行业、也让长兴背上了高污染、高耗能的环境包袱。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的全面整治,两个行业走上了整治转型之路。
  
  曾经的“战场封锁线”已消失
  
  长兴县李家港镇曾有236家粉体企业,有6000多人吃着“石头饭”,开发石矿,开办粉体厂,制造涂料、油漆等的填充物,空气中也是粉尘弥漫。居民们戏称:经过李家港,如过战场封锁线。
  
  据了解,自2011年9月,长兴县在李家港地区开展了粉体行业整治。235家粉体企业被关停,整治后重组成9家企业,入驻李家港粉体工业平台。据长兴县环保局局长张玉平介绍,长兴粉体行业有低、小、散的特点。基于此,县里采取倒逼企业升级的方案,分段推进落后产能整治工作,大多数作坊式小企业由于无环境影响测评而被淘汰,其产能则由骨干企业收购。
  
  长兴华源粉体材料有限公司高永华厂长告诉记者,今年4月公司重组后开产,前期收购了当地13家粉体厂的产能,又在各生产环节花费超过300万投入环保设备,引进的生产工艺可以收集粉尘,加以重新利用,这也弥补了环保设备的高投入。“华源的产品档次也提高了,粉尘污染也减小了。”
  
  而华源隔壁的金顶粉体材料有限公司同样是产业整治后入驻的大型粉体厂。除厂区垃圾桶上积着薄薄一层白色粉尘,地面并无积尘。在厂区走动,记者也未感觉到口鼻有何不适,曾经的“战场封锁线”已然成为卫生的工业平台。
  
  金顶的员工胡师傅正忙着将粉体装袋,他戴着厂方特制的口罩,眉毛上沾着搬运过程中飘起的粉尘。胡师傅告诉记者,半年前来到金顶之前,他曾在一个小粉体厂工作,“那时候灰尘大多了,洗完澡就是一地的白浆。现在厂房里的空气好多了。”高永华介绍,由于粉体主要为钙化物,员工中并未出现大家所担心的尘肺病。
  
  整治后建再生城市矿山
  
  与粉体行业一样,铅蓄电池行业也给长兴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如今,经过“治厂、治矿、治超”三管齐下的倒逼整治,这一行业提升的效果已经显现,原有的273家企业仅保留了62家。
  
  据介绍,铅蓄电池行业的污染主要在于铅烟、铅尘、酸雾,目前已经正常生产的28家企业都采用了新型高效生产线,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环保设备。其中,仅天能集团就投入了八千多万元。
  
  记者在天能循环产业园看到了这套铅蓄电池生产、回收利用的纯绿色“闭环”。这套设备通过回收处理废旧铅蓄电池,提炼再生铅,用作新电池的制造原料。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将他的这一再生铅项目称为再生城市矿山。
  
  在车间内,记者看到,大型机械抓手抓取旧蓄电池投入回收系统,分解出的废酸、废铅被熔炼成硝酸钠和合金,而蓄电池的塑料外壳则被打碎,并根据红蓝两色分成两堆,用作新电池外壳的原料。
  
  在生产再生铅的过程中,副总经理朱建栋称,熔炼采用了密闭熔炉,再加上厂房外的环保设备,铅尘等排放量小于每立方米0.12毫克。这一旧电池回收系统每年可提炼再生铅10万吨,占到了厂区生产用铅的60%。
  
  园区的生产车间共有六条生产线,运用了全机械化生产,每条生产线所需要的员工仅为原先的十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生产线铅不落地,员工们无需接触铅和酸。他们完全不用担心传统作坊里常出现的血铅超标等等职业病。”目前,这套回收系统尚处于试生产,计划在一个月内投入使用,可以处理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铅蓄电池,预计全年可以回收处理超过15万吨废铅蓄电池。


  编辑:周丛芬